世界光如水月
憨山德清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
《憨山大師夢游全集》卷四十九,
卍續(xù)藏第一二七冊頁八八八下
【白話新唱】
世界宛如水月光潔
身心晶瑩剔透好似琉璃
只見到澗底的冰雪消融
卻沒注意到
春天的腳步
已悄悄走上枝上的花蕊
【分析與鑒賞】
這首六言詩很美,意境也極為深遠,不能因它短短二十四字而輕忽。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并非文學上的夸飾之辭,而是憨山德清的真實體驗。
憨山德清一生中有非常多的超常意識的經(jīng)驗,例如他二十歲時,曾參加由云谷法會主持的禪訓,認真參“老實念佛”公案,在三個月中,如在夢中,不見有大眾,也不知平常生活中的事。禪訓結(jié)束后,走在人聲鼎沸的市集里,如不見一人。
又如他三十歲時,于五臺山獨修,他日日坐在溪上的獨木橋上,剛開始時,水聲澎湃,想不聽都不行。久而久之,動念才聽得到水聲,不動念就萬籟俱寂。直到有一天,忽然整個身體都忘記了,從此,所有的聲音都寂滅了,再也不會被外界的聲音干擾了。
還有一次,他在飯后經(jīng)行時,忽然站著入定了,“不見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現(xiàn)其中。”直到他出定以后,覺得意識清醒無比,自覓身心了不可得。然后,他發(fā)現(xiàn),煮飯的鍋子都積滿灰塵了,這可真是一次漫長的大定!
類似這些例子,還有許多,想更完整了解的讀者不妨自行參閱憨山大師的全集。
“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前者冰消澗底是指無明染污的消除,后者春上花枝是指佛性重見天日后,將會發(fā)揮大機大用,就像春至萬花齊放一樣。所以,這句話或可詮釋為:參禪者只要好好下功夫,無須有其余妄想,一旦打破無明,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各種人人本有的神通智慧都將水到渠成,不求自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5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新豐折臂翁》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