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納蘭性德《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原文賞析(清)納蘭性德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出山海關,到遼東一帶巡視。這首《如夢令》寫于征途中。
首句“萬帳穹廬”,穹廬,北方某些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氈帳,俗稱蒙古包。在蒼蒼茫茫的原野上,一眼望去,都是扈從御駕出巡的軍隊宿營的帳幕?!榜窂]”而有“萬帳”,可見軍威之盛,軍容之壯。而在其中一座營帳中,有一個人開懷痛飲,喝得爛醉。這位醉客睜開惺松的睡眼,仰望空中,滿天星斗,仿佛都在他眼前搖搖晃晃,好像就要墜落下來?!叭f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這兩句意境十分闊大,清代大學者王國維極為贊賞,他在《人間詞話》中說:“‘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惟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钡拇_,“萬帳穹廬”的景象是十分壯觀的,“星影搖搖”的夜空也是空闊無垠的。而在千軍萬馬之中,詞人酣歌豪飲,一醉方休,大有一種英雄的豪氣。這種壯觀的境界在詞中是不多見的。顯然,這和詞人這段塞上生活有關,在去遼東的征途中,詞人面對氣象豪雄的營地,于是把奇景攝入了詞章。
然而,納蘭性德的個性畢竟不同于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在下面的詞章中,他很快地唱出了悲涼的調(diào)子。原來他穹廬貪杯,并非英雄豪氣,而是兒女情長,不能自已。他在征途中懷念自己的家園和妻室,不禁以酒遣悶。他埋頭于杯盞之中,還想做一個歸家的夢。他也確實做了一個夢,自己在夢中日夜兼程往家園的方向趕路,趕呀趕呀,可是,忽然前面出現(xiàn)一條白浪滔滔的大河,擋住了去路——“歸夢隔狼河”!夢中人被白狼河阻隔著,欲歸不得,奈何奈何!狼河,亦稱白狼河,今稱大凌河,在遼寧省朝陽市南,流入渤海灣。身不能回家,想在夢中回家一趟。這個要求也夠可憐的了!可是就連這一點也不能如愿,心中那股悲涼滋味不言而喻。
誰知更有甚者,連這個很不理想的夢“又被河聲攪碎”,大凌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吵醒了。對于愁緒萬種的征人來說,睡著總比眼睜睜地思鄉(xiāng)好過一些?,F(xiàn)在突然夢醒了,怎么辦?于是詞人趕緊叮嚀自己:“還睡,還睡!”盡管連做夢也歸不了家,但要知道醒來的滋味更不好受啊!兩個“還睡”,用白描手法極寫歸夢被打斷的懊惱,感情十分真切。
縱觀全篇,開頭兩句寫景,氣勢壯觀,第三句一落千丈,情味大變。以下一層更進一層地極寫孤眠滋味,波瀾迭起。做夢,夢醒,強迫自己再睡,寫盡旅途鄉(xiāng)思愁情,傳出悲涼心曲。全篇意境闊大而帶悲涼,是獨辟蹊徑之作。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原文賞析《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原文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作品介紹】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是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圣駕東巡時所作。此詞描創(chuàng)造了千古壯麗的大境界,表現(xiàn)了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
【原文】
如夢令①
萬帳穹廬人醉②,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③。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④。
【注釋】
①如夢令:相傳為后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句,因改今名。
②穹廬:圓形的氈帳。
③歸夢二句:言家鄉(xiāng)遠隔狼河,歸夢不成??v然做得歸夢,河聲徹夜,又把夢攪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遼寧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白話譯文】
千萬頂行軍氈帳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仿佛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xù)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圣駕東巡時所作,時年作者二十八歲。即使扈從圣駕風光無限,但東巡營塞此時正駐扎在白狼河畔,無垠天際、搖曳星影以及浪河的濤聲都激起作者對家園的思念,思歸折磨著詩人,因而作者寫下這首詩表達了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
【賞析】
歌詞以穹廬、星影兩個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間兩個不同方位為展現(xiàn)背景,并以睡夢和睡醒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通過人物的切身體驗,揭示情思。布景與說情,闊大而深長。
王國維論詩詞之辨,既曾提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亦曾提出“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
塵世中總有著夜闌獨醒的人,帶著斷崖獨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絕,扈從圣駕的風光,也抵不了心底對故園的冀盼。
諾瓦利斯說,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容若這闕詞是再貼切不過的注解。其實不止是容若,離鄉(xiāng)之緒、故園之思簡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思維定式,腦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膚痛楚讓文人騷客們創(chuàng)作出這樣“生離死別”、這樣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時候的人還太弱小,缺乏馳騁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將自己和行李一樣層層打包。離別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關山阻隔,離自己的溫暖小屋越來越遠,一路上晝行夜停風餐露宿,前途卻茫茫無盡,不曉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隨時被不可預期的困難和危險擊倒。
在種種焦慮不安中意識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這種惶恐不是現(xiàn)在坐著飛機和火車,滿世界溜達的人可以想象的。歸夢隔狼河,卻被河聲攪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幾個國家的現(xiàn)代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侍痈拿返i,才得以恢復。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wèi),后晉為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淥水亭雜識》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
納蘭性德《如夢令》詞作賞析 【原文】
如夢令①
萬帳穹廬人醉②,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③。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④。
【注釋】
①如夢令:相傳為后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句,因改今名。
②穹廬:圓形的氈帳。
③歸夢二句:言家鄉(xiāng)遠隔狼河,歸夢不成。縱然做得歸夢,河聲徹夜,又把夢攪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遼寧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白話譯文】
千萬頂行軍氈帳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仿佛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xù)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賞析】
歌詞以穹廬、星影兩個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間兩個不同方位為展現(xiàn)背景,并以睡夢和睡醒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通過人物的切身體驗,揭示情思。布景與說情,闊大而深長。
王國維論詩詞之辨,既曾提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亦曾提出“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
塵世中總有著夜闌獨醒的人,帶著斷崖獨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絕,扈從圣駕的風光,也抵不了心底對故園的冀盼。
諾瓦利斯說,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容若這闕詞是再貼切不過的注解。其實不止是容若,離鄉(xiāng)之緒、故園之思簡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思維定式,腦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膚痛楚讓文人騷客們創(chuàng)作出這樣“生離死別”、這樣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時候的人還太弱小,缺乏馳騁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將自己和行李一樣層層打包。離別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關山阻隔,離自己的溫暖小屋越來越遠,一路上晝行夜停風餐露宿,前途卻茫茫無盡,不曉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隨時被不可預期的困難和危險擊倒。
在種種焦慮不安中意識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這種惶恐不是現(xiàn)在坐著飛機和火車,滿世界溜達的人可以想象的。歸夢隔狼河,卻被河聲攪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幾個國家的現(xiàn)代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49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毛主席愛讀劉禹錫的詠史詩
下一篇: 哲學·范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