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功甫《賀新郎》》詩詞評論技巧明楊慎《詞品》卷四載有張镃(功甫)的《賀新郎·送陳退翁分教衡湘》一詞,認(rèn)為它“首尾變化,送教官而及陰山狂虜,非善轉(zhuǎn)換不及此。末句‘呼翠袖,為君舞’六字又能換回結(jié)煞,非千鈞筆力未易到此。辛稼軒有‘憑誰喚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淚’,此末句似之”。楊氏的分析,道出了此詞結(jié)構(gòu)巧妙、筆力雄健的特點。
詞牌品鑒之《賀新郎》?????????世傳納蘭性德工于小令,長調(diào)卻多有疵病,而康熙十五年性德結(jié)識顧貞觀后所作《金縷曲》卻是其成名之作,詞勢縱橫跌宕,詞情率真磊落,此詞一出,京師中競相傳抄,有洛陽紙貴之喻?,F(xiàn)摘錄如下:
????????金縷曲
????????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jié)他生里。
????????然諾重,君須記。
????????《金縷曲》是詞牌《賀新郎》的別名,除金縷曲外,賀新郎尚有多個別人,如“賀新涼”,“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fēng)敲竹”等等。
相傳此曲為東坡首創(chuàng),在《東坡樂府》中首次出現(xiàn),其詞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fā)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xí)用。
??????????《賀新郎》作為長調(diào)又用仄韻,其表達(dá)的情感必然沉郁蒼涼,此詞用于抒發(fā)愛國情懷則首當(dāng)其沖。其代表作多如牛毛,兩宋之間,如辛棄疾的《賀新郎·柳暗凌波路》,《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其中“甚矣吾衰矣”中之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以及“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皆已成千古名句,如今讀來,仍熱血沸騰,捏杯成粉。?可見,千古第一豪放詞人并非東坡當(dāng)數(shù)稼軒。
????????除了稼軒善填《賀新郎》,劉克莊的《北望神州路》以及張元干的《夢繞神州路》皆成千古絕唱。試摘錄張元干的《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以饗大家: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不僅可以用來抒發(fā)同志之情,抒發(fā)愛國之情,亦可以抒發(fā)男女之情。?用在男女之情的詞中,當(dāng)數(shù)潤之這首《揮手從茲去》為代表。亦當(dāng)摘錄如下:
《賀新郎·揮手從茲去》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風(fēng)掃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據(jù)說此次分別之后,毛楊兩人就成永別。當(dāng)毛在江西得知開慧已死之時,說了一句:“開慧之死,吾百身莫贖”。如果只是停留在這首詞上看兩人的感情,可謂是??菔癄€,然而,凡事不可深究,就此作罷。
對于《賀新郎》詞牌是否有誤,或者更嚴(yán)謹(jǐn)?shù)恼f此詞牌應(yīng)該是《賀新涼》更為準(zhǔn)確呢,依老夫拙見,《賀新涼》或許更為準(zhǔn)確。?其理由有二:?首先,從字面理解,賀新郎的語意環(huán)境來說,偏于喜慶,乃賀洞房花燭之曲,然而,此曲覺郁悲涼,并無差點喜慶之色,而《賀新涼》則有一種情感漸變之氣,涼者乃蒼涼之謂也;其二,詞多于青樓妓館即興之作,亦多于送別所填,故《賀新涼》更有一種離愁別緒之情。?此外,此詞的開山之作有聽大白,唱金縷。金縷原指金縷衣,早在唐代就有杜秋娘所作的《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莫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可見早在唐代就有金縷之說,金縷衣象征功名富貴,至于后面發(fā)展金縷曲,估計多半是指唱金縷衣這首詩,就象陽關(guān)三疊,不過就是渭城曲而已。
由金縷衣而成金縷曲,乃至變成賀新涼,不過是古人在引經(jīng)據(jù)典的沿革罷了。
????????如今愛好詩詞的詩人詞人們,也基本不填《賀新郎》,原因也不外乎兩點,此詞為長調(diào),不易掌控;其二,能用于此詞的韻部極少,填出來,基本上只能拾人牙慧。如果把《浣溪沙》,《卜算子》,《臨江仙》,《西江月》,《憶江南》等小調(diào)比作下里巴人,那《賀新郎》就是陽春白雪。和之者自然寡矣。加上今之國也不太需要這種愛國的氣勢,此詞牌后世必亡之。
離別古詩詞張元干《賀新郎》賞析 《賀新郎》 此詞為張元干所作。張元干作此詞為胡銓壯行,后因此詞而被捕下獄,并被削職為民?!顿R新郎》的詞極慷慨憤激,忠義之氣,溢于字里行間。以下是我整理的關(guān)于這首《賀新郎》的賞析,供大家閱讀。
《賀新郎》原文作者: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的詞牌簡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等。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zhǔn)。雙片仄韻格。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1]
該詞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首句五字起韻,句法與《水調(diào)歌頭》首句,僅差第三字用平耳。第二、三句均四字句,上加三字豆,中惟“庭”字可仄;余有定格,不能移易。第四句為七字句,第一、三、六字可仄。第五句六字,協(xié)韻,為平仄平平仄仄,一字不可移易。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協(xié)韻,第二字“玉”可作平,第七句與第四句同。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字平仄不拘,結(jié)句六字,士三下三,協(xié)饋;依定格,必作平仄仄,仄平仄,不可易也。后闋換頭。首句七字,為平起仄協(xié)七言句;但平仄不可稍稍通融。余與前闋相同。
《賀新郎》賞析解題:此詞作于紹興十二年(1142)。紹興八年為胡銓因諫議和而被貶至福州,由遭秦檜迫害,移新州(今廣東新興)編管。張元干作此詞為胡銓壯行,后因此詞而被捕下獄,并被削職為民。詞極慷慨憤激,忠義之氣,溢于字里行間。
賞析:上片:述時事。
第一層,“夢繞神州路”四句:寫中原淪陷的慘狀。
1、起調(diào)將中原淪陷之慘狀托之于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淪陷不可去,淪陷之慘唯可于夢中見之;二是中原之淪陷如惡夢一般。實景虛寫,寫出人心之慘痛,故有第二層的質(zhì)問。
2、中原淪陷慘狀:“悵”為領(lǐng)字。
所悵者: 一是“連營畫角” 金兵軍營相望,軍號凄厲。
二是“故宮離黍”?!对娊?jīng)·王風(fēng)·黍離》“彼黍離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故國之思。
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滅亡的歷史事實,有尺幅千里之勢。
第二層 “底事昆侖傾砥柱”三句:嚴(yán)詞質(zhì)問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
1、“昆侖傾砥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昆侖山,《淮南子·地形訓(xùn)》:“河水出昆侖東北陬”。傳說昆化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此以昆侖天柱,黃河砥柱,連類并書。
喻北宋王朝的淪亡。
2、“九地黃河亂注”:喻金兵的猖狂進(jìn)攻。
3、“悲萬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寫中原經(jīng)金兵鐵蹄踐踏后的荒涼景象。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第三層“天意從來高難問”至“送君去”,感慨時事,點明送別。
1、“天意從來高難問……”:前面詞人提出疑問,問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況涉及朝廷統(tǒng)治者而不能言。
于是頓挫之筆曲折至“天意從來高難問,人情老易悲。”言外之意,天高固然難測,而衣冠華族淪于異族之手,實乃人事使然。
“人情老易悲”,言天意既難測,而人情老易悲,今有深仇而不思報,故長嘆“悲難訴”。
“悲難訴”的內(nèi)涵:北宋議和滅亡之悲難訴;南宋王朝茍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之悲難訴。
2、送別。 筆鋒自然轉(zhuǎn)至送別胡銓—— “更南浦,送君去”。
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此節(jié)層層遞轉(zhuǎn),字字沉實,詞人悲憤之情,愈轉(zhuǎn)愈深沉。
下片:敘別情。
第一層,“涼生岸柳銷殘暑”至“斷云微度”:別時景物。
時令:初秋殘暑,涼生岸柳——景之凄涼,人心為別而涼。
岸柳:依依惜別之情。
2、時間:夜,“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夜色已深,以纏綿,清秀之句,抒悲憤激昂之情,可見感情之深摯。
第二層,“萬里江山知何處”至“書成誰與”:設(shè)想別后之心情。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p>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曲曲折折抒寫留戀之情:既反映了他們深厚的友情,也表達(dá)了他們對國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國家前途亦茫茫。
第三層,“目盡青天懷今古”至“聽《金縷》”:遣愁致送別意。
1、“目盡青天懷今古”照應(yīng)“天意從來高難問”,有四顧蒼茫之感。
2、“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言大丈夫不能“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恩怨相爾汝”,本自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3、滿腹悲憤感情,通過層次井然的多次轉(zhuǎn)折,達(dá)到最高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舉大白,聽《金縷》”
以豪情排遣極痛,慷慨悲壯,余音繚繞。
提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慷慨悲涼,數(shù)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1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