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姜夔《點(diǎn)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原文賞析(宋)姜夔
點(diǎn)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
淳熙十四年(丁未
詞的上片,寫吳松所見景色
下片轉(zhuǎn)入懷古
姜夔《點(diǎn)絳唇》原文及賞析 導(dǎo)語:姜夔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原文
丁未冬①
燕雁③無心,太湖④西畔隨云去
第四橋⑥邊
注釋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②吳松:即今吳縣
,屬江蘇省。③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帶的鴻雁
。④太湖:江蘇南境的大湖泊
⑤商略:商量、醞釀
⑥第四橋:即吳松城外的甘泉橋
⑦天隨:唐代陸龜蒙,自號天隨子
⑧何許:何處
譯文
大雁和小燕似乎無心賞景,從太湖西畔隨著飄忽不定的.流云向天邊飛去
本打算留在甘泉橋畔
賞析
此詞為作者自湖州往蘇州,道經(jīng)吳松所作
《點(diǎn)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原文及其翻譯《點(diǎn)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作品。此詞通篇寫景
原文:點(diǎn)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無心
第四橋邊
譯文北方的鴻雁悠然自在,從太湖西畔隨著白云飄浮
我真想在第四橋邊
注釋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吳松:即今吳江市
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帶的鴻雁。燕雁無心:羨慕飛鳥的無憂無慮
太湖:江蘇南境的大湖泊。
商略:商量
第四橋:即吳松城外的甘泉橋。
天隨:晚唐陸龜蒙
何許:何處,何時
。作者簡介:姜夔(jiāng kuí 1154—1221)
,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與姜石帚并非一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詞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幼年隨父宦居
姜夔對詩詞
、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jié)序、交游、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fā)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fā)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與蘇州兩地之間
,經(jīng)過吳松(今江蘇吳江)時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8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邵寶
下一篇: 呂 定《戲馬臺》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