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憶江南》原文_翻譯及賞析(唐)劉禹錫
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這兩首《憶江南》為劉禹錫晚年在洛陽時作。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秋天,原任同州(今陜西省大荔縣)刺史的劉禹錫因患足疾,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在洛陽當一個閑官。當時白居易也住在洛陽。兩人年輕時在長安就互相認識,唱和詩達數(shù)百篇之多,現(xiàn)在故人在暮年相聚,詩酒往來就更為頻繁。故此后人并稱二人為“劉白”。在此以前,白居易曾按照流行的曲調(diào)節(jié)拍,寫過三首《憶江南》小令,到了開成三年,劉禹錫和作了上面的兩首。在題下原有作者自注曰:“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所謂“依《憶江南》曲拍為句”,就是按照《憶江南》的曲調(diào)來填詞。這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是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因此這兩首詞在詞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就這兩首小令的本身而言,也頗具藝術(shù)魅力。
第一首的主旨是傷春。首句“春去也”,破空而來,純用散文句法,似是作者情之所至,沖口而出,絲毫沒有雕琢補衲的痕跡,表現(xiàn)了他對春天逝去的無限惋惜、悵惘和無奈。次句作空際轉(zhuǎn)身,由自己對春天的滿懷深情想到春天也一定會依戀人間,依戀喜愛它的善良人們。它一面邁著輕云般的柔步緩緩遠去,一面頻頻欹側(cè)著身子,向洛陽人殷勤致意,依依作別。以下又回復到原來的敘述角度,描寫人間的花草樹木、美貌女子都對春的歸去不勝傷怨,以進一步深化“傷春”的內(nèi)蘊。三、四兩句為七言對偶句,意思是:細柔的柳條隨風飄揚,就像嬌弱的美麗姑娘在招纖手舉長袖,送別春天;叢生的蘭花沾著露水,好似那位姑娘在為春天的消失而暗自抽泣,淚濕羅巾。以蘭花、柳枝比喻豐姿女子,古代詩文中常見,如西漢班婕妤《搗素賦》中的“燕姜含蘭而未吐”,即把燕地的佳人喻為含苞待放的蘭花。杜甫在《絕句漫興》里說:“隔戶垂楊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意思就更清楚了。在這兩句詞里“弱柳”、“叢蘭”的喻體——美人雖然沒有出現(xiàn),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那樣去理解。歇拍一句即從前兩句精妙的比喻衍化而來,是說果真有那么一位絕色佳人面含怨愁,蛾眉緊蹙,獨坐在庭院角落里,呆望著那滿地落紅而黯然神傷。通過這一番濃墨重彩的渲染,作品的“傷春”主旨就十分顯豁了。
這首詞的藝術(shù)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章法講究變化,“順”、“逆”的處理很見功力。寫自己及花草樹木、美貌女子是“順”,第二句插寫春天“多謝洛城人”是“逆”,但這個“逆”并非胡亂切入,它是符合人們思維過程中常會出現(xiàn)的雙向流通、回環(huán)往復現(xiàn)象的。這樣安排就使得作品跌宕起伏,搖曳多情。第二,擬人化手法運用得十分妥帖。第二句說春天會“多謝洛城人”,固然是擬人手法,但畢竟太虛,形象感弱。出色的是三、四兩句,把“弱柳”與“叢蘭”比擬為美貌女子,在形象、氣質(zhì)、意態(tài)等方面都有暗通之處,使人易于領悟,易生遐想。有了這兩句作鋪墊,結(jié)句的出現(xiàn)是水到渠成了。另外,“弱柳從風疑舉袂”一句,對物態(tài)、物情的描摹也確實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足可與北宋周邦彥的名句“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六丑·落花》)相媲美。據(jù)《歷代詩余》引《古今詞話》說:該詞“一時傳唱,乃名為《春去也曲》?!笨梢娝诋敃r有著廣泛的影響。
第二首的主旨是惜春,與第一首既有聯(lián)系又有不同。首句“春去也”,重復第一首的發(fā)端,既加深了詠嘆的意味,強化了作者傷春、惜春的情感,在結(jié)構(gòu)上也起了與第一首互相呼應的勾連作用。這種寫法在聯(lián)章體詩詞中時有所見。次句中的“艷陽年”,即“艷陽天”,指陽光燦爛、風光旖旎的春天?!澳辍?,是年光、時光的意思。也許有人會發(fā)出疑問:首句既已點明“春去也”,次句卻又說,讓我們大家都來珍惜這大好春光吧。這是不是前后有矛盾?其實這兩句并不抵牾。首句感慨的是春天的“大勢”已去,次句則說“余春”尚在,大家趕緊來抓住這最后的機會好好地賞玩一下暮春的風致。這樣解釋的依據(jù),就是第三句的“猶有桃花流水上”。桃花綠柳,可以說是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元代趙孟頫《東城》詩曰:“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本褪沁@樣認為的。每當陽春三月,江南桃花盛開,就使人想起《詩經(jīng)·周南·桃夭》上的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贝藭r,但見山岡上、溪流邊、臺榭旁、庭院內(nèi),遍地桃花,凝霞敷錦,風前笑舞,把春天點染得分外熱鬧、嬌媚。而今桃花凋落,飄灑在溪流水上,這正是暮春常見的景象。倘若桃花落瓣已被流水飄盡,那春天的身影就是確實消逝得無影無蹤了。因此,劉禹錫勸大家(也包含著他自己)“惜春”,并非是“馬后炮”。詞人愿意在溪水邊的草茵上席地而坐,面對著落花流水,斟上一杯春竹葉酒,慢慢地喝,悄悄地看,靜靜地想。這樣做即使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詞人也決不推辭。因為這樣可以多陪伴落花、也就是多陪伴春天一些時候啊!不過,倘使碰上個淫雨連綿、路滑泥爛的天氣,這一番打算就全都落空了。所以詞人在結(jié)句用祈求的口吻說:“惟待見青天?!毕M咸鞝斈軌驇兔Γo人間送來個無云無風的大好晴天。
該詞第二句中的一個“惜”字是統(tǒng)貫全詞之“眼”。首句的感喟是惋惜,次句的勸告是希望大家珍惜,三、四句寫自己“惜春”的行為打算,最后一句強烈表達出希望自己擬想中的“惜春”行為能夠?qū)崿F(xiàn)的心聲。作品的抒情線索十分顯明,抒情的中心非常突出。這首小令雖然僅二十七字,在章法上卻也有一波三折之致。前兩句在詞意上是一層轉(zhuǎn)折,次句的“艷陽年”與第三句的“桃花流水”在字面上也構(gòu)成一個轉(zhuǎn)折,兩個七言對偶句與結(jié)句在虛實關系上又形成一個轉(zhuǎn)折,通過這層層轉(zhuǎn)折,層轉(zhuǎn)層深地傳出了充溢在詞人心頭的“惜春”意緒。
在中唐文人詞中,描寫的題材并不很狹窄,有寫邊塞生活的,有寫謫遷之怨的,也有反映隱逸之趣、描畫自然景色的,像這兩首小令以傷春、惜春為中心內(nèi)容,不過是其中的一類而已。但到了晚唐、五代及兩宋詞中,傷春、惜春已成為最常見的話頭。宋詞中的一些名篇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幾道的《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周邦彥的《六丑》(正單衣試酒)等都是寫傷春的。因此有人就說:傷春傷別是唐宋詞的主旋律。這話確有道理。據(jù)此看來,劉禹錫的這兩首情調(diào)哀婉、語言流麗的傷春、惜春詞對后代詞人的影響不可低估。清代況周頤《餐櫻廡詞話》稱劉禹錫的《憶江南》詞流麗而不綺靡,下開“子野(張先)、少游(秦觀)一派”。其實,如前所述,這兩首詞對后人的影響還不止于此。
憶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憶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譯文] 東風吹拂,楊柳飄落,春天又過去了,多么感謝懷念那洛城的人兒??!
[出自] 劉禹錫 《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凝舉袂,
叢蘭露浥似沾巾。獨坐亦含顰。
注釋:
多謝: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陽人。
袂(mèi):衣袖。
浥(yì):沾濕。
顰(pín):皺眉。
譯文1:
可惜春天已經(jīng)匆匆過去了,臨行的時候謝別洛陽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隨風飛舞象是揮手舉袂,一叢叢的蘭花沾滿白露正如浸濕的頭巾,遮住芳顏獨自歡笑又像是含嗔帶顰。
譯文2:
春天即將離去!它深情致謝留戀春光的洛城人。柔弱的柳枝隨風輕搖,好似揮手舉袖與春天告別;叢蘭上香露晶瑩,好像灑淚羅巾。一位女子凄然獨坐愁鎖眉心。
賞析:
這首詞原有作者自注:"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樂天春詞,即指白居易〈〈憶江南〉〉詞。
這是一首傷春詞,首兩句感嘆洛城春去,寫人與春天的惜別之情;中間兩句,擬人的手法寫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弱柳隨風舞動,仿佛揮袖傷別;蘭草沾著露水,仿佛灑淚辭春。最后一句是“曲終奏雅”,一語道出:面對此情此景,即使獨坐也要發(fā)愁。
在短短的五句話中,能寫出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清人況周頤稱這首詞為"流麗之筆",簡潔明快確實是劉禹錫小詞的一大特色。
這是劉禹錫在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所作之詞。詞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人情物態(tài)糅為一體,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從而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傷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來。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讓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原來“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個“獨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嘆之詞。她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來說也有無限依戀之情。她仿佛看到,春天在歸去的當兒,還向她殷勤致意,戀戀不舍的道別。“去也”一詞,感情色彩極濃,詞人用擬人手法將春天人格化,寫出它不忍離去又不得不離去的無奈。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兩句,詞人仍用擬人手法,描繪出了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柔弱的柳條隨風輕搖,不勝依依,恍如一位妙齡女子正揮手舉袖與春天作別;碧綠的蘭草沾滿露珠,晶瑩閃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別之際淚灑羅巾?!芭e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辭,正因為她惋惜春歸,因此才覺得周圍的客觀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樣扼惋嘆惜。總之,詞人不寫人惜春,卻寫春戀人,這樣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寫得婉轉(zhuǎn)有致,耐人尋味。
“獨坐亦含嚬”,由此詞人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惜別之人——洛城少女。這時,洛城少女正獨自端坐在花盡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額。由詞中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無論是獨吟、獨賦,還是獨思、獨坐都無法排遣內(nèi)心滿腹的愁緒。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帶給她無限的歡樂或者說曾激勵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闌花謝,歡樂已成為過眼煙云,理想也最終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對物傷懷,黯然傷神罷了??傊?,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加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彩。
縱觀全詞,詞人巧借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從而寄托了自己盛年難再,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喟嘆之情,由此使得全詞情調(diào)哀婉,充溢著一種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于綺靡。
憶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2 憶江南唐朝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譯文
江南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jīng)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憶江南》注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卑础稑犯娂罚骸啊畱浗稀幻稀虬资显~,后遂改名‘江南好’?!敝镣硖啤⑽宕蔀樵~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憶江南》鑒賞
白居易曾經(jīng)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著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自,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自有著相當?shù)牧私?,故此江自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他說十七歲時,寫下了三首憶江自,可見江自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詩其第一首,作者泛憶江自,兼包蘇、杭,寫染景。
季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自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帮L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自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自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染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染來”,互文見義。染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染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染景映襯江自染景。季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自染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自來,洛陽的染天來得晚。作者寫于洛陽的《魏王堤》七絕云:“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染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痹诮浴叭粘鼋t勝火”的季節(jié),洛陽卻“花寒懶發(fā)”,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染意。
花發(fā)得比江自晚,水著有區(qū)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著不遠。但即使染天已經(jīng)來臨,這些水著不可能像江自染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自染景,從內(nèi)心深處贊嘆“江自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自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憶江自”的眷戀之情,收束季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自染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憶江南》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shù)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贝嗽~在公元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原文及翻譯賞析憶江南·春去也原文: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憶江南·春去也翻譯及注釋 翻譯 可惜春天已經(jīng)匆匆過去了,臨行的時候謝別洛陽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隨風飛舞像是揮手舉袂,一叢叢的蘭花沾滿白露正如浸濕的頭巾,遮住芳顏獨自歡笑又像是含嗔帶顰??上Т禾煲呀?jīng)匆匆過去了,一起來珍惜這艷麗明媚的年華吧!只見依然有桃花飄落在流水上,哪怕倒?jié)M竹葉青美酒一飲而盡,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過天晴、重見青天的時候。
注釋 (1)多謝:慇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陽人。(2)袂(mei):衣袖。(3)裛(yi):沾濕。(4)顰(pin):皺眉。(5)尊:同「樽」,酒杯。
憶江南·春去也賞析第一首的主旨是傷春。詞中,先寫春向人們告辭,柳、蘭喻春含淚揮手而別,后寫一個女子惜春情態(tài),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也有無限依戀之情,作者以擬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動作賦予春,有依依難舍之情,郁郁感傷之意,抒發(fā)了惜春、傷春的感情。構(gòu)思新穎,描寫細膩,手法多變,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樂府小章的「清新流暢、含思婉轉(zhuǎn)」的藝術(shù)特色。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复喝ヒ?,多謝洛城人?!埂溉ヒ病箖勺指?*** 彩極濃。在臨別之際一聲「去也」。抵得上很多言語,其中當然也包含著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后來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詞「愿去去千里煙波」,連用兩個「去」字,也是為了突出他心頭不忍去、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復雜感情。這是從春的一方即客觀的一方言之。再從愛春、惜春的一方即主觀的一方言之,則「去也」兩字更為關情?!段鲙洝らL亭送別》有句云:「聽得道聲「去也」。松了金鋇;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如果借來作為「去也」兩字的注解,就不難想像那種愛春、惜春而又尤計留春的惆悵之情?!付嘀x洛城人」則又轉(zhuǎn)換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惜春之人遙遙致意。作者在短短七字之間展現(xiàn)了兩種不同視角的轉(zhuǎn)換,揮灑自如,更顯示出其杰出的想像力和文字駕馭能力。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泡露似沾巾」兩句,緊承前句「多謝洛城人」而來,不寫人之惜春,而先寫春依戀人,描繪出一幅氣韻橫生的送春畫圖,且看那纖弱的柳條隨風依依輕搖,就好像揮手作別輕揚起的衣袖;而葡花沾滿露珠,更有如一位不勝嫣羞的美人,在離別之際淚濕紙巾。
「獨坐亦含顰?!谷绻f,前面四句都是從春的惜別一邊著筆的話,那末這最后一句寫到了惜春之人,即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從句中的「獨」字可以領悟到,這位抒倩上人公的心情非常寂寞惆悵。旖旎的春光曾給她以歡樂與安慰,或者說,曾激勵她滿懷憧憬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是,曾幾何時,春鬧花謝。歡樂成為過去,安慰被失望所代替,理想也終于落空。愁緒煎熬使她坐臥不安:從句中的「亦」字可以表現(xiàn)出除「獨坐」以外的獨眠、獨酌、獨吟都已一一行之而終于無法排遣愁緒。在百無聊賴之中,惟有借「獨坐」以自持性情,但「獨坐」既久,仍不免顰眉蹙額,為愁緒所包圍,由此總見得愁緒纏綿深長而避之無由了。
第二首的主旨是惜春,其抒情線索十分顯明,抒情的中心非常突出。前兩句在詞意上是一層轉(zhuǎn)折,次句的「艷陽年」與第三句的「桃花流水」在字面上也構(gòu)成一個轉(zhuǎn)折,兩個七言對偶句與結(jié)句在虛實關系上又形成一個轉(zhuǎn)折,通過這層層轉(zhuǎn)折,層轉(zhuǎn)層深地傳出了充溢在詞人心頭的「惜春」意緒。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首句重復第一首的發(fā)端,既加深了詠嘆的意味,強化了作者傷春、惜春的情感,在結(jié)構(gòu)上也起了與第一首互相呼應的勾連作用,感慨春天的「大勢」已去。次句中的「艷陽年」,即「艷陽天」,指陽光燦爛、風光旖旎的春天,「余春」尚在,大家趕緊來抓住這最后的機會好好地賞玩一下暮春的風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描寫了詞人為自己「惜春」的行為所做的打算,桃花凋落,飄灑在溪流水上,這正是暮春常見的景象,倘若桃花落瓣已被流水飄盡,那春天的身影就是確實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詞人愿意在溪水邊的草茵上席地而坐,面對著落花流水,斟上一杯春竹葉酒,慢慢地喝,悄悄地看,靜靜地想。
「惟待見青天?!箯娏冶磉_出希望自己擬想中的「惜春」行為能夠?qū)崿F(xiàn)的心聲??v然風景無限好,倘使碰上個淫雨連綿、路滑泥爛的天氣,這一番打算就全都落空了。所以詩人末句希望老天爺能夠幫忙,給人間送來個無云無風的大好晴天。
這兩首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了從人到春,又從春到人的三次主角轉(zhuǎn)換。作者不寫人惜春,反寫春惜人,將人情物態(tài)揉為一體。構(gòu)思新穎,手法多變;語言樸實無華,結(jié)構(gòu)緊湊奇巧。全詞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樂府小章「清新流暢、含思婉轉(zhuǎn)」的藝術(shù)特色。
憶江南·春去也創(chuàng)作背景此詞約為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陽。其調(diào)名下有作者自注:「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當時白居易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劉禹錫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二人均在洛陽,時相唱和,白居易詞共三首,劉禹錫的和詞共兩首。 詩詞作品: 憶江南·春去也詩詞作者:【 唐代 】 劉禹錫詩詞歸類: 【婉約】、【女子】、【惜春】、【柳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8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白《秋浦歌》頌贊冶煉工人詩作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