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龔自珍
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
漠漠春蕪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蒙蒙撲面皆飛絮。繡院深沉誰是主?一朵孤花,墻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
此詞通過對“人家廢園”中一片衰落荒涼之景和“一朵孤花”的描寫,寄托了作者對衰世的怨憤之慨和身處衰世之中的失意心緒。
詞以“漠漠春蕪春不住”領起全篇?!澳?,密布貌;“春蕪”,謂園中叢生的雜草。在對“春不住”的嘆息中,表現(xiàn)了對春光的留戀與愛惜。但春歸已成定局,花事闌珊,惜花戀春之人不免悲愁頓生。以下便據(jù)此展開對荒園景象的描寫。“藤刺”二句,是進園后的第一個細節(jié)。“藤刺”,指薔薇。這里化用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句意。薔薇宛如無限依戀地以刺牽拉著行客的衣袂,阻攔著行人的去路,仿佛要傾訴春歸后的孤寂,又似乎等待著對方回答些什么。正在藤刺牽人愁緒之際,飛絮又撲面而來。“偏是”二句,用倒裝句式寫園中飛絮。原來長滿鮮花,為人間帶來春色的薔薇枝條,而今卻為叢生的雜草所圍,蕭條冷落。有景若此,已夠難堪,何況,又偏偏是那些隨風飄逐,無情的蒙蒙輕絮,如此洋洋得意地狂飛亂舞,撲打人面。觸目興感,豈不更添惆悵!于是,過片蕩開一筆,沉痛而激切地發(fā)問:“繡院深沉誰是主?”昔日花嬌春濃、蜂飛蝶舞的繡院竟變得如此的荒蕪,這繡院的主人究竟是誰?去向何方?此問耐人尋味。繼而遠眺,墻角處的“一朵孤花”,突然奔入眼簾,令人精神為之一振??上У氖牵@朵“孤花”,怎敵他“漠漠春蕪”、滿天飛絮?唐代杜秋娘《金縷衣》詩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可是,此花雖“明如許”,卻開在被雜草、飛絮所遮的“墻角”,能有多大的吸引力?更何況“花開不合陽春暮”,在眾花凋零“春不住”的暮春時節(jié),又有誰會來賞她折她?所以,“莫怨無人來折取”,不要埋怨無人賞識,你生不逢境、開不逢時,無法得到人們的青睞,享受的只能是眼前這種孤寞冷落的待遇啊。詞人睹花所產生的無限悲哀之情,使詞更增添了一層凄涼的情感氛圍,而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懷也愈趨深沉。
在清末燕巢危幕的衰世之中,作者曾胸懷大志,欲革時弊,但不被人們所理解?!耙簧酵黄鹎鹆甓剩f籟無言帝座靈”(龔自珍《夜坐》),清醒有志者被嘲笑、冷落,忌才妒能的庸俗之輩卻得勢肆行,整個社會死氣沉沉、令人窒息。詞中所描繪的廢園景象,正是這一社會的縮影。其中亂舞的飛絮,影射庸俗士流;而“孤花”則是生不逢世、孤立無援的詞人的自我化身,是其不合時宜、才能無法施展的苦悶心境的寫照。該詞運用了托物寄興的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寄托深遠,極富現(xiàn)實意義的藝術境界,意境深邃,容量特大。在風格上,既情致纏綿,又詞意激切,兩者并行不悖,得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9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