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原文_翻譯及賞析(五代)李煜
清平樂·別來春半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介存齋論詞雜著》中對李煜、韋莊和溫庭筠詞的風(fēng)格有過這樣的比較:“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yán)妝佳,淡妝亦佳,粗頭亂服,不掩國色。飛卿(溫)嚴(yán)妝也,端己(韋)淡妝也,后主(李)則粗頭亂服矣?!北扔魇酋四_的?!峨s著》以其形象的比擬比照這三位詞人的不同風(fēng)格雖然不盡完善,但畢竟大體上描畫了他們詞風(fēng)之間的差異。即以“粗頭亂服”而言,用以比喻李詞確實不夠確切。李煜之詞并非不加修飾的隨意之作,而是經(jīng)過刻意求工的返璞歸真的精品,即達到了“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的境界,但如果將“粗頭亂服”理解為純粹出于天然而無絲毫斧鑿痕跡的同義語,則道出了李煜詞風(fēng)的真諦。
這首《清平樂》就是一首達到了“無技巧”境界的代表作。據(jù)前人考證,這首詞寫于南唐亡國之前,是李煜懷念他弟弟從善入宋不歸的作品。首二句便呈現(xiàn)了李詞這種不加修飾的自然風(fēng)格:“別來春半”,點明了憶人的時間,也為后文的落梅如雪、春雪遍野埋下了伏筆。春天對一個心事重重的人來說,是愁情倍增的季節(jié),當(dāng)時宋太祖(趙匡胤)已取代后周正式稱帝,南唐已奉朝而稱臣,處于一個屬國的地位。他派七弟從善朝見宋王,被宋太祖留在汴京,羈不讓歸。他上表請求讓從善歸國,宋太祖仍然不許。他很難堪,罷掉四時的宴會,并作《卻登高文》以見其意:“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郁陶。陟彼岡兮企予足,望復(fù)關(guān)兮睇予目。原有鸰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丈n蒼兮風(fēng)凄凄,心躑躅兮淚漣洏。無一歡之可樂,有萬緒以纏悲?!睆倪@樣的歷史背景和詞人的具體心境中,我們便可體會“觸目愁腸斷”這五個字的分量和涵意?!捌鱿侣涿啡缪﹣y,拂了一身還滿?!笔窃~人的即景之詞,卻又是他此時心緒的極好的外觀:這臺階下猶如紛亂的雪片的落梅豈不正如自己繚亂的意緒?落梅的花瓣剛剛拂去又落滿了一身,豈不是正如思弟的情緒才剛得到暫時的排遣又更加強烈地襲來?詞人寫的是信手拈來的眼前之景,而此景此境恰好能表現(xiàn)出此時此刻的心情與思緒,亦即“景”與“境”同“情”與“意”十分自然地在一組形象中得到融合統(tǒng)一,這便達到了語淺意深、言近旨遠(yuǎn)的高妙藝術(shù)境界。
下闋更突進一層表現(xiàn)對離人的思念,但描寫角度卻發(fā)生了轉(zhuǎn)移:詞人把描寫對象當(dāng)作了抒情主體,即將己之思人變作人之思己:想象弟在他鄉(xiāng)思己思家,就更把思念之情突進一層,深化一籌?!把銇硪粜艧o憑,路遙歸夢難成”。顯然是就遠(yuǎn)方之人而言:春天大雁自南北飛,遠(yuǎn)在汴京的弟弟看見南來的大雁卻得不到家鄉(xiāng)的信息,古人有鴻雁傳書之說,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被羈者,望見雁陣就自然會想到親人的書信,而“音信無憑”卻使他深深失望了。他只有將希望寄托在夢中和親人相見,但山高路遠(yuǎn),夢魂也無法飛回兄長的身邊?!半x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比匀皇菑谋凰颊叩慕嵌榷?。他把春草與離恨聯(lián)系起來,把前者視作后者的象征物,而且賦予前者與后者之間空間距離上的關(guān)系:離別距離愈遠(yuǎn),春草就長得更多更旺,離愁也就更深更切。詹安泰先生在這首詞的注釋中有一段很好的說明:“結(jié)尾總說離恨綿綿無盡期,用春草的隨處生長來比離恨,很自然也很切合。”這不但說明愁恨之多,“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白居易句)的春草,在本質(zhì)上和愁恨也有共通之點。何況“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句)春草本來就是引動離情的景物。這種又精深、又形象的手法的運用,是李煜的高度藝術(shù)成就的一種表現(xiàn)。
清平樂李煜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別來春半
【作者】李煜?【朝代】五代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鴻雁已經(jīng)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yuǎn),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yuǎn)它越是繁生。
賞析
這首《清平樂》,表現(xiàn)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詞中說,分別以來,此時已進入了春季過半的時節(jié),舉目所見,沒有一處不勾起他難過的心情,使他覺得好象肝腸都快要斷了。
作者就這樣開門見山地寫出了特定的環(huán)境和心情。使他最為觸目傷情的莫過于那臺階(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從樹上紛紛飄落,令人心煩意亂。而他站在樹下,陷入沉思已經(jīng)很久了。
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會兒身上就撒滿了落花,剛剛用手拂拭干凈,隨即又披滿一身。“砌下落梅”兩句,既寫了時當(dāng)春半,使人腸斷的景致,也寫了久立花下,離愁滿懷的情緒。
清平樂·別來春半譯文 | 注釋 | 賞析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柔 腸斷 一作:愁腸斷)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宋詞三百首,春天,思鄉(xiāng)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一身。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路途遙遠(yuǎn),有家難回。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yuǎn)它越是繁生。
注釋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別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砌(qì)下:臺階下。砌,臺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遙:遠(yuǎn)。
鑒賞這首《清平樂》,表現(xiàn)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上闕噼頭一個“別”字,領(lǐng)起全文,結(jié)出腸斷之由,發(fā)出懷人之音?!捌鱿隆倍洌小坝|目”二字而來。“砌下”即階下:“落梅如雪”,一片潔白。白梅為梅花品種之一,花開較晚,故春已過半,猶有花俏。“如雪亂”,是說落梅之多。梅白如雪,盡為冷色,畫面的冷寂,色調(diào)的愁慘,不正是寓示著人生的哀傷、離情的悲涼么?“亂”字尤語意雙關(guān)。此時思緒之亂決不亞于落梅之亂?!胺髁艘簧磉€滿面”,亦以象征手法表達自己掃不盡的離愁。
創(chuàng)作背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3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原文賞析
下一篇: 魏晉南北朝·仲卿蘭芝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