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中唐·王建唐代著名詩人·中唐·王建
王建聞名當世的,是他的一百首《宮詞》?;蕦m大內(nèi)之事,雖然史書略有記載,也常見諸詩文筆記,但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尤其是帝王嬪妃、宮娥樂人日常生活的情況,更是無從知曉。王建的《宮詞》,非常詳盡地把這一切以藝術(shù)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王建又怎么會知道得那么詳細呢?有的文學(xué)史說因為王建和一名叫王守澄的宦官是同宗,所以從他口里知道宮中之事。這是沒有認真看書的臆說。王建曾經(jīng)和王守澄聊天,說到漢代桓帝、靈帝重用宦官而引起黨錮之禍的事,王守澄認為王建是在譏刺他,就對王建說:“老弟的《宮詞》,盛傳于天下。但是宮苑深密,那些事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王建寫了一首詩,說這些是因為他常常在宮中,看得多,聽得多,有些甚至是皇上親自告訴他的,“常承密旨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王守澄才無話可說的。
王建的成就,主要還是樂府詩。
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他二十歲的時候結(jié)識張籍,一起從師求學(xué)。一生只做過秘書郎、太常寺丞、陜州司馬等小官。他自嘲說自己“白發(fā)初為吏”(《初到昭應(yīng)呈同僚》),“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因此,他對社會現(xiàn)實和民生疾苦有較深刻的認識。當時,白居易、元稹發(fā)起“新樂府運動”,他和張籍都是積極的參與者。
王建的樂府詩,比較廣泛地接觸到當時的社會問題,他在《田家行》中說,莊稼收成了,絹也織好了,但農(nóng)人們“不望入口復(fù)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丶乙率碂o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他的《水夫謠》,寫纖夫的苦痛生活尤其感人:
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
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
逆風(fēng)上水萬斛重,前驛迢迢后淼淼。
半夜緣堤雪和雨,受他驅(qū)遣還復(fù)去。
衣寒衣濕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出。
一間茅屋何所直,父母之鄉(xiāng)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
他的樂府詩和張籍合稱“張王樂府”,是“新樂府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建的一些小詩,也清麗可讀。如《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望夫石》則采用了民間傳說和民歌的形式,傳誦很廣:
望夫處,江悠悠?;癁槭换仡^。山頭日日風(fēng)復(fù)雨,行人歸來石應(yīng)語。
《唐才子傳》說王建的詩“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是有道理的。
王建原文_翻譯及賞析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王建人物生平他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xiāng)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后,“白發(fā)初為吏”,沉淪于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tǒng)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fēng)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些小詞,別具一格,《調(diào)笑令》,原題為“宮中調(diào)笑”,可見本是專門供君王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fù)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蹦┚鋽蒯斀罔F,守望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江南三臺》:“揚州池邊小婦,長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訊息,各自拜鬼求神。”純是白描,別有情趣、
他是大歷進士。門第衰微,早歲即離家寓居魏州鄉(xiāng)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xué),并開始寫樂府詩。貞元十三年(797年),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zhàn)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別楊校書》)后,離開軍隊,寓居咸陽鄉(xiāng)間,過著“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后“白發(fā)初為吏”(《初到昭應(yīng)呈同僚》),任昭應(yīng)縣丞。長慶元年(821年),遷太府寺丞,轉(zhuǎn)秘書郎。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大和初再遷太常寺丞。約在大和三年(829年),出為陜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大和五年,為光州(州治今改名潢川)刺史,賈島曾往見贈詩。此后行跡不詳。
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xiàn)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yōu)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著有《王司馬集》。其詩反應(yīng)田家、水夫、海人、蠶農(nóng)、織婦等各方面勞動者的悲慘生活,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愛憎分明。如《十五夜望月》、《田家行》、《簇蠶辭》、《當窗織》、《織錦曲》、《促刺詞》、《去婦》、《水夫謠》、《海人謠》等,反映了勞動人民備受殘酷剝削壓迫的痛苦生活,特別對勞動婦女的悲慘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權(quán)豪兇橫和藩鎮(zhèn)混戰(zhàn)等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古從軍》、《遼東行》、《渡遼水》、《涼州行》等,抨擊了給廣大人民帶來災(zāi)難的開邊戰(zhàn)爭,同時也譴責(zé)了邊將的無能,不知收復(fù)失地,表現(xiàn)了既反對窮兵黷武,又慨嘆國土淪喪的進步立場。此外,他還有一些作品,如《賽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寫了農(nóng)村風(fēng)俗和生活畫面;《寄遠曲》、《鏡聽詞》等,表現(xiàn)了婦女對出門遠行親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衛(wèi)詞》等,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和被壓迫者的斗爭精神。也有少數(shù)作品,流露出人生無常、嘆老傷貧等消極情緒。 王建樂府詩,善于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加以藝術(shù)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xiàn)實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詩中發(fā)議論,而是運用比興、白描、對比、映襯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王建善于通過人物自白刻畫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在新樂府詩中很有特色;或在結(jié)尾用重筆突出主題,戛然而止。用筆簡潔峭拔,入木三分,語氣含蓄,意在言外。體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較短。語言通俗明晰而凝煉精悍,富有民歌謠諺的色彩。用韻平仄相間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換韻節(jié)奏短促,激越有力。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樂府詩特有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王建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以白描見長,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地描繪宮禁中的宮闕樓臺、早朝儀式、節(jié)日風(fēng)光,以及君王的行樂游獵,歌伎樂工的歌舞彈唱宮女的生活和各種宮禁瑣事猶如一幅幅風(fēng)俗圖畫,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資料。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指出它的內(nèi)容“多言唐宮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者”。詩中的描繪也栩栩如生,因而廣為傳播,頗有仿作。魏慶之《詩人玉屑》引《唐王建宮詞舊跋》說,后世“效此體者雖有數(shù)家,而建為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體,有一部分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宦況之作,因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也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傳》)。但這些詩往往雜有消極頹廢思想,藝術(shù)上也缺乏明顯特色。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多可誦之作。還寫過《宮中三臺》和《江南三臺》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
王建的詩文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拼ね踅ā妒逡雇录亩爬芍小肥逡雇录亩爬芍?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節(jié), 月亮思鄉(xiāng)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閑看 一作:閑著)——唐代·王建《雨過山村》雨過山村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閑看 一作:閑著) 山水, 田園, 寫雨生活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唐代·王建《新嫁娘詞》新嫁娘詞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唐詩三百首, 女子, 新婚, 生活早教古詩100首查看更多王建的詩文>>
王建哪個朝代的詩人王建(765年—830年),字仲初,許州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唐朝大臣、詩人。
出身寒微,貧困潦倒。大歷年間,考中進士,一度從軍。中年入仕,歷任昭應(yīng)縣丞、太府寺丞、秘書郎、太常寺丞,累遷陜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時年六十六歲。
王建擅于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詩作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于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huán)境加以藝術(shù)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現(xiàn)實,揭露社會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jié)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作品《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十五夜望月》《渡遼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善于“宮詞”,為研究唐代宮廷提供重要材料。今存有《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本及《宮詞》1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4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林云銘《踏莎行·憶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