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筼《踏莎行·蘆月凝霜》原文賞析(明)周筼
踏莎行·蘆月凝霜
蘆月凝霜,蕉風作雨,飄飄葉落梧桐樹。蛩吟底事動哀音?不知人在愁深處。鶴怨空鳴,鴻孤遠度,傷心又被秋光誤。怪他有夢不歸來,云山豈礙魂歸路?
文學(xué)的世界是心靈的世界。從這首詞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飽嘗別離之苦的女性心靈。
開頭“蘆月凝霜,蕉風作雨”兩句鋪開了秋的畫面。明月之夜,月光如乳如紗。風寒露重,露水凝成了霜。雪白的蘆花承受著月華和霜華的雙重銀鍍,更要融進這白色如夢的夜晚了。白色擴大了世界,更開辟了想象的空間。在這靜美而寂寥的夜晚,有一雙女性的不眠的眼睛。夜色濡黑了她的眼圈,憂傷沉重了她的心?!覀兊呐魅斯驊涯钸h行的夫婿,已不知有多少個夜晚輾轉(zhuǎn)反側(cè)了。窗外,芭蕉在風中沙沙作響,碩大的葉子拍打著,象是雨聲淅瀝。兩句從靜到動,由色到聲,渲染出蕭疏哀颯的秋之氣氛,似真似幻的錯覺又張大了這組景語的表現(xiàn)力。我們可以想見女主人公是在怎樣一種恍恍惚惚,神思難寧的心境下感受著周圍的一切。以下數(shù)句,寫梧桐葉落,屋角的蟋蟀為它將逝的生命而嗚咽,更增添了思婦那載不動的愁苦。女主人公怒道:為什么蟋蟀你要發(fā)出如此悲切的呻吟呢?你難道不知曉,人家已經(jīng)愁得不堪禁受了!葉落、蛩吟,亦是有聲有色,末句更點出人的“愁深”,抒情由隱而顯,直接叩擊讀者的心靈。
本該是紅英結(jié)子的美妙時節(jié),可是女主人公卻仿佛是被湍急的時光之流拋擲在岸旁、嵌進泥里的卵石。攝入她眼中的意象,過濾得只剩下寂寞,愁怨和孤單。青春似乎就是被那一聲聲凄婉的鶴唳喚醒,卻又被那大雁的孤身只影馱著漸漸地遠去了。下片開頭兩句虛實相生,突出了“怨”和“孤”。第三句用加倍寫法,言“傷心又被秋光誤”,可見此前已被一誤再誤。辭是怨“秋光”,實則怨自己的心上人為什么不早早歸家。于是有末二句:“怪他有夢不歸來,云山豈礙魂歸路?”郁積了多時的感情勢能終于在最后以嗔怒的方式傾瀉而出。這一句怨語既使全篇的愁思有了附著之基,也極細微地刻劃出了思婦怨極恨極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這可以分三分層來理解:女主人公對夫婿的思念之情難以排解,又苦于沒有招他回來的法術(shù),只好托愿于夢中相會了。這是一層。沒想到夢中也不見夫婿的人影,卻不明說,反怪他不做夢歸來。這是第二層。女主人公想象著萬水千山縱能阻擋得了夫婿的歸程,又怎能阻擋得了他的夢魂呢?這是第三層。這兩句無一話合理,卻無一話不妙,它把思婦千回百轉(zhuǎn)的情思宣泄殆盡。在亦恨亦愛的情語背后,我們隱約看到了古代婦女悲苦的命運。
歐陽修《踏莎行》的鑒賞1、鑒賞
此詞主要抒寫早春南方行旅的離愁。上闋寫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時空的轉(zhuǎn)換,寫人在旅途,漂泊無際,且無止期,從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斷的離愁。
下闋寫居者對高樓的企盼和懸想,寫遠望之人的內(nèi)心活動。春山本無內(nèi)外之別,詞人將其界定,寫出居者念遠的迷茫心境,頗令人玩味。全詞筆調(diào)細膩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
2、原文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釋義
館舍前的梅花已經(jīng)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暖風吹送著春草的芳香,遠行人搖動馬韁,趕馬行路。走得越遠離愁越?jīng)]有窮盡,就像那春江之水連綿不斷。
寸寸柔腸痛斷,行行淚水滴落面龐,登上高樓憑欄遠望也難解難心中愁情。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4、朝代
宋代
擴展資料一、創(chuàng)作背景
歐陽修這首詞當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年)暮春,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時的作品。
二、藝術(shù)手法
此詞主要運用了以下四種藝術(shù)手法。
1、以樂寫愁,托物興懷。這種手法運用得很巧妙。詞的上片展現(xiàn)了一位孤獨行人騎馬離開候館的鏡頭。在這畫面里,殘梅、細柳和薰草等春天里的典型景物點綴著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xiàn)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氣氛。這首詞以春景寫行旅,以樂景寫離愁,從而得到煩惱倍增的效果。
2、寓虛,富于聯(lián)想,也是這首詞的一個藝術(shù)特點。梅、柳、草,實景虛用,虛實結(jié)合,不僅表現(xiàn)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離情別緒。作者從各個角度表現(xiàn)離愁,的確非常耐人尋味,有無窮的韻外之致。
3、化虛為實,巧于設(shè)喻,同樣是此篇重要的藝術(shù)手段?!半x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便是這種寫法。“愁”是一種無形無影的感情。“虛”的離愁,化為“實”的春水;無可感的情緒,化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強了藝術(shù)效果。
4、逐層深化,委曲盡情,更是這首詞顯著的藝術(shù)特色。整個下片,采用了不同類型的“更進一層”的藝術(shù)手法,那深沉的離愁,便被宛轉(zhuǎn)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了,感人動情。
—踏莎行·候館梅殘
姜夔《踏莎行》原文及賞析 導(dǎo)語: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xué)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姜夔《踏莎行》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學(xué)習(xí)。
原文
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茨橡┰吕淝?,冥冥歸去無人管。
注釋
⑴沔東:唐、宋州名,今湖北漢陽(屬武漢市),姜夔早歲流寓此地。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⑵燕燕二句:鶯燕借指伊人。蘇軾《張子野八十五歲聞買妾述古令作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p>
⑶華胥:夢里?!?a href="/ddjy_100/226.html">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
⑷郎行:情郎那邊。
⑸淮南二句: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一:“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薄对亼压袍E》五首之三:“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此處化用其意。淮南,指合肥。
譯文
燕子輕盈,黃鶯嬌軟。你的容貌我看得非常清楚分明,在夢中又一次與你真實地相見。你埋怨我太無情,不理解你在長久以來的相思情意。也不體會你在好春時節(jié)獨守空房,被相思所纏的悲傷。
分別后你給我的情書我依然留著,我依舊穿著你分別時親手縫制的衣衫。你的身影似乎暗暗隨著我,來到了四處?;茨系暮拢f水千山一片寂靜,可你只一個人在遠方孤苦伶仃地,無人陪伴。
題解
此詞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姜夔從沔州(今漢陽)東去湖州,途經(jīng)金陵時,夢見遠別的戀人,寫下這首詞?!把嘌唷ⅩL鶯”即夢中之人,詞人不僅在夢中與遠方的戀人細訴相思,在夢后重展戀人書信、重撫她的針線,詞人還幻想戀人“離魂”千里,相伴身旁,甚至擔心魂兒獨自歸去“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此二句化用杜甫《夢李白》“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句,王國維以此二句為白石詞中最愛。此詞雖短小,卻迂回曲折,構(gòu)思新奇,情致極深。姜夔年輕時往來于江淮間,曾熱戀合肥一位琵琶歌女,二十年后亦不能忘情,詞集中為此女所作近20篇,此為其中之一。
鑒賞
這首詞為所戀合肥歌女而作。前三句紀夢,借用蘇軾詩句以“燕燕”形容夢中人體態(tài)的輕盈,以“鶯鶯”形容她語音的嬌柔,著墨不多,而伊人可愛的聲容豐采仿佛如見?!耙归L”以下皆以背面敖粉,設(shè)想伊人對自己的`相思之深,聲吻畢肖,實則為作者自抒情懷?!半x魂”句暗用唐陳玄佑傳奇小說《離魂記》故事,經(jīng)幽奇之語寫出伊人夢繞魂索、將全部生命投諸愛河的深情,動人心魄。末二句為傳世警策,連不喜歡姜夔的王國維也不得不贊嘆:“白石之詞,余所最愛者,亦僅二語”(《人間詞話》)。這兩句描寫伊人的夢魂深夜里獨自歸去,千山中唯映照一輪冷月的清寂情景,顯示了作者無限的愛憐與體貼,意境極凄黯,而感情極深厚。這首詞以清綺幽峭之筆,抒寫一種永不能忘的深情,極其沉摯感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5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