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
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fēng)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題解】
這是一首送別之詞,作于辛棄疾閑居鉛山瓢泉期間。被送的人字茂嘉,是辛棄疾的族弟,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二,故稱十二弟。這位族弟也是一位志在抗金而重忠義氣節(jié)之士。當(dāng)時他貶官桂林,詞人作了兩首詞相送,此為其中之一。
寫離別的詩詞曲賦歷來很多,這首詞卻獨具一格,不止于個人的兒女之情,而是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濃郁悲憤的家國之情。
句解
綠樹聽鵜。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綠蔭深處,眾鳥啼鳴,此起彼伏,聲聲悲切,叫人不忍卒聽。
詞的開篇,借鳥聲烘托離別之意?!谤Y”,即伯勞鳥,其聲凄厲;“鷓鴣”,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杜鵑”,即布谷鳥,叫曰“布谷,布谷”,常被認(rèn)為像“不如歸去”。它們都是寫離別的詩文中常見的意象。詞人此處一口氣寫出這三種鳥的悲鳴,頓時將離愁別緒渲染得淋漓盡致。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寫罷鳥鳴,詞人又順手寫到春歸,用繁花盡逝、春歸無覓的傷春之情,來烘托離別之愁。此二句化自屈原《離騷》:“恐鵜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算未抵人間離別
到此筆鋒一轉(zhuǎn),回到離別的主題:鳥啼之苦,傷春之苦,這些都比不上人世間的離別之苦。
“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江淹《別賦》)。關(guān)于離別之苦,前人早已道盡,辛棄疾還要一一道來:
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
“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指漢時王昭君辭宮出塞,遠(yuǎn)嫁匈奴之事。昭君系漢元帝后宮宮女,因和親賜嫁匈奴王呼韓單于。
“更長門翠輦辭金闕”,指漢武帝陳皇后失寵,辭別金闕,退居長門之事。也有人認(rèn)為這是借言昭君辭漢,并非真指陳皇后長門之事。“翠輦”,用翠羽裝飾的宮車?!敖痍I”,宮殿。
看燕燕,送歸妾
指莊姜送歸妾之事?!对娊?jīng)·鄴風(fēng)·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yuǎn)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贝呵飼r,衛(wèi)國莊公夫人莊姜無子,以莊公妾戴媯之子完為子。完即位不久,就在一次政變中被殺,戴媯遂被遣返。莊姜遠(yuǎn)送于野,作《燕燕》詩以贈別。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寫過幾位薄命女子之別,詞人又寫李陵與蘇武之別。
李陵是漢武帝時的名將,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立下不少戰(zhàn)功。最后一次因寡不敵眾,苦戰(zhàn)而降,導(dǎo)致身敗名裂。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最終回到漢室。蘇武返漢之際,李陵到河梁送別。世傳李陵送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句;《漢書·蘇武傳》載李陵送別蘇武語:“異域之人,一別長絕?!奔谲帉⒋硕浜隙弥?。“河梁”,河橋?!肮嗜恕?,指蘇武。
易水蕭蕭西風(fēng)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此敘荊軻辭燕入秦刺秦王之事。據(jù)《史記·刺客列傳》記載,戰(zhàn)國末年,燕太子丹命荊軻前往刺殺秦王嬴政。荊軻離開燕國時,太子丹率眾賓客白衣素服相送于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筑,荊軻和樂而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薄氨栉磸亍?,意為壯士的悲歌至今猶在耳邊回蕩。
詞人羅列了以上這么多關(guān)于離別的典故,卻不是隨意選取。這些離別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傷離怨別,它們不僅關(guān)涉?zhèn)€人,更關(guān)涉國家命運,實是辭家去國之恨。清人周濟(jì)《宋四家詞選》認(rèn)為,此詞上片是表現(xiàn)“北都舊恨”,下片是表現(xiàn)“南渡新恨”,所說很有道理。上片所用春秋時戴媯被迫離開衛(wèi)國,以及漢代用公主、宮女和匈奴和親的典故,確實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北宋末年靖康之難中,徽、欽二宗和三宮六院被俘北行的慘痛事實。下片的兩個典故,則以歷史上的匈奴、秦國喻今之金國,借李陵、荊軻的悲劇暗寓稼軒自己壯志不酬的憤懣之情。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詞以鳥兒悲啼起興,在借用一系列典故抒發(fā)家國之情后,仍不忘照應(yīng)開頭:鳥兒如果知道這么多人間離恨,啼出的一定不會是清淚,而是鮮血吧!因為這么多的別愁離恨,清淚已不足以訴說,非要啼血不可了!
誰共我,醉明月
“你”離開了,還有誰能與“我”一起在明月下把酒醉歡呢?
結(jié)尾點題,對族弟道出不忍分離之情。詞的前面都在烘托氣氛,到這里一句作結(jié),感情收到實處。
評解
這首詞雖為別詞,抒寫的卻遠(yuǎn)不止是兄弟之間的情誼,而是暗寓著國家興亡之慨和自身身世之感。詞中將個人之情與家國之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慷慨悲壯,大大提升了其思想境界。章法上極其巧妙,以啼鳥起興,以春歸托意,隨之承轉(zhuǎn),導(dǎo)入人間離別主題。但又不直賦眼前離別,而迭用歷史故實,曲意傳情。繼而總收上文,再寫啼鳥,回應(yīng)篇首,并將詞意推進(jìn)一層。結(jié)尾處才點出送人本意,但又即到即收,可謂收放自如。
歷代評家都對此詞備加推崇。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曰:“稼軒詞自以《賀新郎》一篇為冠,沉郁蒼涼,跳躍動蕩,古今無此筆力?!蓖鯂S《人間詞話》評曰:“稼軒《賀新郎》詞‘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于神者。然非有意為之,故后人不能學(xué)也?!?/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6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宗羲關(guān)于封建君權(quán)的評論與影響(黃宗···
下一篇: 遼金元明清·顧景星看丁繼之八十演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