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南鄉(xiāng)子
搗衣鴛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轉自傷。見說征夫容易瘦,端相。夢里回時仔細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獨夜,凄涼。月到西南更斷腸。
詞譯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又到秋風乍起,又是寒葉蕭瑟。
空房自傷的閨中女子,又開始月下?lián)v衣,為夫君重新浣洗和裁剪過冬的寒衣。一砧一杵,一思一念。夢中愛人消損的容顏,一直棲息在她心頭最柔軟的地方。
寒衣兼明月,千里寄相思。相思也難寄,夜夜成斷腸。
評析
“搗衣”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目,所寫都不離征夫怨婦的內(nèi)容。本詞也是如此,詞人以一個丈夫戍邊在外自己留在家中的年輕婦人口吻,一氣呵成,哀而成篇,將其思、其苦、其怨的心理活動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
“鴛瓦已新霜”,因為古時搗衣,多于秋夜進行,所以詞作首句即點明時令?!傍x瓦”,即鴛鴦瓦,只是稱物,無甚特殊含義。“新霜”是初霜,前幾日還未下霜,近幾日突然落霜了,是為“新”。屋外,鴛鴦瓦上已結了一層薄薄的清霜,那屋內(nèi)呢?“欲寄寒衣轉自傷”,屋內(nèi)孤燈下,她對著準備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傷。此處,“欲”“轉”二字頗值得留意。“欲”是做好衣服,將寄未寄;而“轉”說明先前心情并非“自傷”,但是一想到寄給丈夫寒衣就感到傷心。那她為何如此呢?元朝姚燧曾作過一首清新別婉的元曲《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惟妙惟肖地道出了思婦內(nèi)心的苦楚。那么此處,這位女子是否也同《寄征衣》中的女主人公一樣,有著“妾身千萬難”一般的心思?
且看下句“見說征夫容易瘦,端相”??磥恚皇恰扒f難”的心思,而是牽掛丈夫,唯恐玉郎憔悴:都說戍邊在外的人受盡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然而細細端詳還不夠,“夢里回時仔細量”,還想在夜夢中與他相遇,執(zhí)手相望。
“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比欢]有入夢,因為寒衾孤單,空房寂寞。既然夜不能寐,而牽掛之心又盈盈于懷,所以只有趁著月光再為他縫制一件秋衣。而此時“已是深秋兼獨夜”,秋寒意重,孤單夜長,所以月下?lián)v衣,一砧一杵,一思一念,無不透著牽掛,無不透著哀怨,無不透著凄涼。至此,一個讓人憐惜不已的怨婦形象躍然紙上。然而詞作并未結束,詞人繼續(xù)渲染她哀怨的心情。
末句,“月到西南更斷腸”。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斜月沉沉,掛在西南方向,想著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擁而眠,不由得更加讓我欲斷腸!此之結句情景并茂,其幽怨之情,自是承接前面的“自傷”“怯空房”“凄涼”層層寫來的,所以情致幽婉,情調凄絕。全詞猶如一曲秋夜簫聲,嗚咽婉轉,的確是一篇“斷腸”之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6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