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山萬疊云散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54歲的柳永調(diào)任出任昌國州(今浙江舟山市)曉峰鹽場使官,監(jiān)督制鹽
從西漢開始
,鹽鐵官營,并且成為了國家財稅的重要收入。舟山地處海隅,自古享有漁鹽之利,僅宋代就先后在舟山設正監(jiān)鹽場五處。初到定海的柳永,看到浩渺煙波、綠樹啼鳥,勾起內(nèi)心思緒,寫下了一首頗富才情的作品《留客住》。柳永《樂章集》中收載了這首詞:
偶登眺。憑小闌
、艷陽時節(jié),乍晴天氣,是處閑花芳草。遙山萬疊云散,漲海千里,潮平波浩渺旅情悄
——《留客住》
偶然登上危樓
羈旅者油然而生憂傷情懷
公事之余,柳永偶然登高眺覽
行役海上,每存羈旅之思,忽睹如畫美景
據(jù)宋人張津《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七:曉峰場,在(昌國)縣西十二里
可見《留客住》一詞
鹽倉灘頭
在舟山“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北宋制鹽主要有曬鹽
、煮鹽兩種,沿海地帶一般煮海水為鹽,俗稱“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當面對著食不果腹
面對這些為妻兒老小的生活而奔波勞碌的鹽民
,作為一個自幼熟讀儒家圣賢經(jīng)典的讀書人,仁者應有的惻隱之心,肩擔道義的責任感都讓柳永不能冷漠視之。他終于從風花雪月中走了出來,寫出了一首直面現(xiàn)實、痛快淋漓的七言詩——《煮海歌》:煮海之民何所營
,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輪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鹵濃堿淡未得閑
,采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船載肩擎未遑歇
,投入巨灶炎炎熱。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糇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周而復始無休息
,官租未了私租逼。驅(qū)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門
,安得母富子不貧。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甲兵凈洗征輪輟
,君有余財罷鹽鐵。太平相業(yè)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jié)。詩中對窮困勞苦的亭戶鹽民充滿了同情,對鹽民的艱辛勞作和困苦生活有完整而詳細的描述
。在詩末,柳永認為關鍵在于要對海濱之民減輕賦稅,推廣朝廷恩澤。國家不再發(fā)動戰(zhàn)爭、減少軍費開支,減免鹽民賦稅。柳永寄希望于朝中當權(quán)的宰相,像《尚書·說命》所說,治國就像烹飪,宰相即為調(diào)味的作料,“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認為只要宰相能夠仁愛待民,恢復“三代治世”是指日可待的。那時,鹽民便能安居樂業(yè)了。在這首詩里,柳永不再是人們心目中那個風流才子
,更近于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這篇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煮海歌》,頗似杜甫《兵車行》、《石壕吏》或是白居易《賣炭翁》,體現(xiàn)出讀書人為民請命的良知與儒生本色,也體現(xiàn)了一位正直官吏對百姓的深切關注和真摯同情。使柳永無愧于一名“時代的歌者”清代朱緒曾在《昌國典詠》中,極稱這篇《煮海歌》“洞悉民疾
元代馮福京《大德昌國州圖志》把柳永列入名宦之中敘述,《余杭縣志》中《名宦》也載:“柳永字耆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6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疾虛妄
下一篇: 先秦兩漢·揚雄諫臨川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