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去蜀》古詩背景解析與注釋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①。
如何關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②?
萬事已黃發(fā),殘生隨白鷗③。
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④。
【注釋】
①蜀郡,即成都。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初借居成都草堂寺,后移居新建之草堂,至永泰元年(765)五月離蜀,前后共六年,其間有一年多流寓梓州、閬州等地,在成都前后合計約五年。②如何,猶豈料。關塞阻,謂長安難返。轉(zhuǎn)作,反作。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此泛指荊楚一帶。本應北返長安,因關塞險阻,只好出峽東行,故曰“轉(zhuǎn)作”。③黃發(fā),謂年老。殘生,猶余生。隨白鷗,謂漂泊。即《旅夜書懷》所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意。④大臣,泛指朝廷掌權者。
【評析】
永泰元年(765)五月作。四月,嚴武死,杜甫生活失去依靠,又預見到蜀中將亂,故決計出峽東歸。將離蜀,作詩總結(jié)幾年的漂泊生涯,故題曰“去蜀”。首聯(lián)寫六年流寓之跡,萬千感懷盡在其中。中間兩聯(lián)寫己老邁之年,種種心愿皆難以實現(xiàn),其痛苦悲憤可以想見。尾聯(lián)尤為深警,意謂社稷安危自有大臣負荷,自己何必淚水長流,杞人憂天?此乃無可奈何,強作排遣之詞,實則反言詩人心系國家安危,時刻為其憂心流淚的情況。其中有痛惜,有激憤,有寬慰,包蘊極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7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詩詞研究·詩作名·過故人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