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李白研究在國外
詩仙李白在中國婦孺皆知,其詩經(jīng)過漢學家的譯介研究,在國外亦開始廣為流傳。日韓的李白研究起步早,歷時長,時至今日,已經(jīng)取得極為豐碩的成果,堪稱學界重鎮(zhèn)。日本青木正兒、武部利男、前野直彬和韓國許世旭等人,均撰有同名著作——《李白》,概說詩人的生平和成就。其他如山田勝文考察詩人的出生地,韓國張槿基敘說詩人在安史之亂前后的悲慘命運(《李白的憂國精神》),李錫浩探索詩人的宗教思想(《李太白和道教》)。詩人的詩歌藝術,研究者亦多,如大野實之助的《李太白研究》(比較剖析其創(chuàng)作思想)、武部利男的《李白詩中月的比喻》、竹村則行的《李白的月與杜甫的月:李杜詠月詩論》。在日本松浦友久成就較大,他撰有多種研究著作:《李白家世考》,如名所示,考察詩人的生平和家世;《李白——心象與詩》按主題將李詩分為十二類,分別細闡其貫穿意象的流動感、跳躍感;《李白研究——抒情的構造》則從李詩情感出發(fā),指出它們對“透明而閃光的事物”的憧憬;《李白傳記論——客寓的思想》又將“傳記考證”與“詩風批評”結(jié)合起來,分析李白“客”的情結(jié),由此透視其人生、其詩歌。相對而言,在俄蘇、歐美,李白則譯介多而研究少。俄國瓦西里耶夫的《中國文學史綱》(1880),敘及李白簡況,這是對詩人的首次介紹。蘇聯(lián)立國后,譯研日多,吉托維奇譯有《李白抒情詩集》,費什曼撰有《李白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波茲涅耶娃在其《東方文學》中,也專辟章節(jié)論述李白。歐美的李白譯介,始自清初來華傳教士,此后在長時間內(nèi)雖代有譯人,但并不繁榮。十九世紀英國德庇時(J.F.Davis)的《漢文詩解》,英譯李詩,并介紹其藝術風格,是較為罕見的一例。二十世紀,翻譯漸盛,著名譯作有翟理思(H.A.Giles),小煙薰良的英譯,德博(G.Debon)的德譯,馬格里尼(M.Magrini)的意譯,徐松年的法譯等。論及李白者,可以英國 亞瑟·韋利(A.Waley)、美國宇文所安(S.Owen)為代表。前者撰有《李白詩歌與生平》,后者所撰《盛唐詩》有專章剖析李詩藝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3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