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這種描述類型的詩歌引入法國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德國文學上的教育詩歌主要是指中世紀那種道德教誨詩歌,如弗賴丹克的《謙虛》(1215—1216)或胡戈·馮·特里姆伯格的《馳騖者》(約1300年);或者是指宗教改革的諷刺詩歌
,如塞巴斯蒂安·布蘭特的《愚人船》(1494)或托馬斯·穆爾納的《愚蠢的誓言》(1512)及《愚懦者》(1514)
。在西班牙文學中,教育詩歌只是在“黃金時代”偶爾出現(xiàn)過一個短暫時期
,其形式仍是道德論說或美學討論
,主要的作家有弗朗西斯科·帕切科、洛佩·德·維加和塞萬提斯等
,但他們的這類詩作影響不大
。在這一時期,意大利的教育詩歌并不盛行
,有影響的只是一些模仿維吉爾《農(nóng)事詩》的作品
。
這個時期的歐洲也出現(xiàn)了一些道德論說詩,如帕里尼的諷刺詩以及蒲柏的《批評論》和布瓦洛的《詩藝》等
。在廣義上
,道德論說詩可屬于古代形成的、以傳播知識技術為目的的教育詩范疇
。但是知識教育詩與道德教誨詩之間的界線是分明的
。一般的諷刺詩可歸入道德教誨詩一類。諷刺詩作者或道德詩作者均以幫助讀者提高道德修養(yǎng)為宗旨
,而狹義的教育詩作者則以給讀者介紹知識與技術為目的
。
英國的農(nóng)事詩式教育詩歌,在18世紀晚期考珀的《任務》(1785)發(fā)表后
,便逐步衰落
。雖然直到19世紀初,仍有一些農(nóng)事詩問世
,但是這種類型的詩歌在英國文學史上已屬回光返照
,盛期不再了。英國教育詩歌的特點是主觀隨意
、富于對自然景物的欣賞色彩
。古代的教育詩一般分為介紹有關自然的知識與介紹利用自然資源的技術兩類。而18世紀英國的教育詩則往往將這兩類合而為一
,悉心探究自然存在的奧秘
,旨在引導讀者認識、了解乃至欣賞自然之美
。
教育詩歌的歷史發(fā)展
,總是與各個時期的科學知識發(fā)展相一致的。赫西奧德以后的早期作者所寫的教育詩
,實際上是與希臘愛奧尼亞人當時在理論上取得的重大進步相一致的
。其后
,教育詩歌的興盛又緣于亞歷山大時代科學的發(fā)展。古羅馬是一個追求技術進步的時代
,應運而生的便有盧克萊修和維吉爾的教育詩作
。文藝復興時期萌生的“新科學”在意大利及英國的教育詩歌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啟蒙時期英國牛頓的學說
,也為這一時期產(chǎn)生的大量教育詩提供了材料。文學史上教育詩歌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雖然并不完全是由人類科學史上的各種進步直接促進的
,但是可以說
,教育詩歌的確反映了人類歷史上科學發(fā)展的成就并且表現(xiàn)了人類獲得新知識后臉上所閃現(xiàn)的喜悅。
關于老師教育的詩句1. 關于老師教育詩句(關于老師的詩句)
關于老師教育詩句(關于老師的詩句) 1.關于老師的詩句
贊美老師的詩句:
1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2
、搖落深知宋玉悲
,風流儒雅亦吾師。 ——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3
、北虜壞亭障
,聞屯千里師。 —— 杜牧《雪中書懷》
4
、偶應非熊兆
,尊為帝者師。 —— 劉基《題太公釣渭圖》
5
、令公桃李滿天下
,何用堂前更種花。 —— 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贊美老師的名言:
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斯大林
2
、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