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和曰:“漢初四言,韋孟首唱”,又曰:“成帝品錄三百余篇詞人遺翰,莫見五言?!比粍t在漢之初,去三百篇未遠,作詩者猶重四言,如相如《封禪頌》、傅毅《迪志詩》可稱誦也。此西漢之詩源于三百者也。雖然,已不能抗行三百矣,詩體至是蓋不能不變。嚴滄浪曰:“風雅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蔽逖栽娬撸湓磳崒в谌?,而欲變《離騷》復雜之辭者也。觀三百篇中若“以介我黍稷,以谷我士女”、“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皆五言連用。特未以為全篇耳?!峨x騷》文辭復雜,五言句實不一二覯。西漢之初,學者既憚乎三百篇之簡奧,而又以《離騷》過為繁雜,乃創(chuàng)此體。趙甌北所謂“天地自然有此一種,至時而開,不能秘者也”。五言之興也,始于漢武,班孟堅云:“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其篇目則見于《藝文志》中,而多不傳。然自此則五言之詩,且以入樂府(自武帝以前,若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樂》,唐山夫人造《房中樂》,至孝惠時以夏侯寬為樂府令,迄于文帝習常肄歸無所增改,皆用三四言或長短句)。徐伯魯云:“武帝以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贝藙┖退^延年以曼聲協(xié)律,司馬以騷體制歌,桂華雜曲,麗而不經,赤雁群篇,靡而非典。蓋變樂府為五言,此其時也。樂府既有五言,于是《古詩十九首》及蘇李贈答相繼成篇,遂為五言古詩之首。此五言詩所由興也。
七言之興也,亦始于漢武,《古文苑》云:“武帝作柏梁臺,詔群臣二千石有能為七言詩者,乃得上座?!弊粤和跻韵伦髟娬叨迦?,然則漢初能為七言者,蓋尚罕也。劉彥和謂七言亦出自《詩》、《騷》,孔穎達舉“如彼筑室于道謀”,為七言之始。是已,顧亭林謂楚辭“招魂”、“大招”,去其些只,即是七言,說亦良是。然未以為全篇也。至“柏梁”則通體皆七言,故后世以為七言始耳(古詩歌七言之可誦者,若寧戚《飯牛歌》、高祖《大風歌》、項羽《垓下歌》。然《飯牛》、《大風》兩章純乎全篇七言也?!钝蛳赂琛菲哐砸?,然中用“兮”字,雅近楚辭,亦不得以此為七言詩也)。雖然武帝柏梁詩體,如今之聯(lián)句,非一人全篇之作,至后漢張衡作 《四愁詩》,七言之體益著。此七言詩所由興也。
五、七言既聯(lián)翩而起,其后別自為體者,又有八言、六言兩體,見之《漢書》。八言則東方朔能之,本傳謂“有八言、七言,上下是也。”今已不傳,其在當時,若漢高之《大風歌》,武帝之《瓠子歌》、《秋風辭》,其中咸有八言句,特句中必用“兮”字,又似《離騷》,不得以為八言詩耳。六言詩,劉彥和以為雜出《詩》、《騷》,觀《詩》“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則六言句已開其端。至若《離騷》去其“兮”字,六言尤多。然亦未嘗以為全篇也,任昉云:“六言詩始于谷永”,今已不傳?!逗鬂h書·孔融傳》云:“融所著詩頌、碑文、六言、策文、表檄”,其曰“六言”即六言詩也。今已不傳。然則六言之詩,在前漢則谷永創(chuàng)之,在后漢則孔融擅焉。而皆不傳。蓋六言起于五七言之后,且漢人文賦書牘,多用六言,是故以之為文者多,而以之為詩者少。此六言之詩所以不能興起歟。
自五言詩既興,在漢初,論者以李陵為大宗,鐘嶸《詩品》云:“李陵之詩,源于楚辭。若班姬、若王粲、若魏文帝,其源皆出于李陵者也?!逼湓诓芪海圆苤?、王粲為大宗,鐘嶸《詩品》又云:“曹植之詩,源于國風,若陸機、若謝靈運,其源皆出于曹植者也?!薄巴豸又娫从诶盍?,若潘岳、若張協(xié)、若張華、若劉琨、若盧諶,其源皆出于王粲者也”(皆見鐘嶸《詩品》)。觀鐘嶸所品,則漢魏間之詩學源流亦可見矣。
六言不能興起于漢,逮及曹魏時,文帝亦能此作。觀裴松之《三國志·注》,引魏文帝《答群臣勸進書》,自述所作詩,則通體六言。然則茲體不傳于漢,而復起于曹魏時矣。
八言、六言而外,又有九言詩,任昉 《文章原始》謂自魏高貴鄉(xiāng)公,然其詩不傳,至昭明太子序《文選》云:“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并驅”。然則九言詩自魏至梁,咸有作者,如宋謝莊《白帝辭》(見《宋書·樂志》),如南齊《祭歌辭》(見《南齊書·樂志》),皆全篇九言者,要之自唐宋以來,為此體者蓋殊罕也。《毛詩》孔疏曰:“詩句更不見有九字、十字者,由聲度闡緩不協(xié)金石也?!笨偹苟摚娨晕?、七言源流為大,余則間有為之者,茲不具論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84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