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轉
[定義] 說話中,由于心思急轉
、掩飾真情、糾正失言等等原因,故意承接上半句話,把話題轉向別處,改說另外的話的一種修辭方式。[例釋] 承轉按構成所起的作用
,可分為兩類。(1)諧音承轉
。利用詞語音同或音近的條件巧妙銜接上下語意的承轉。例1: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曹禺《雷雨》)例1通過兩個同音字“萍”和“憑”
,巧妙地掩蓋了真情,把“萍”字后的“兒”急忙收住,轉換成“憑”字,轉移了話題,但上下語意銜接得天衣無縫。讀者從中可以體察到魯侍萍心理的復雜變化,難言之隱的深切痛苦。(2)順意承轉
。順著上半句的語意巧妙地轉換為另外語意的承轉。例2:(張獻忠)“怎么,你以為我以后還打算再唱‘屯谷城’這出戲么
?咱老子再也不唱這出窩囊戲了!既然真正起義嘛,留什么回旋余地!難道我老張還不……”他本來要說“還不如李自成么?”但是他忽然覺得說失了口例2張獻忠本來要說的是“難道我老張還不如李自成么?”話未說完已意識到不妥
[辨析1] 承轉與暗轉
。兩者都有中斷語路,改換話題的特點。區(qū)別是:承轉的“轉”
,利用上半句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而巧妙承接轉換;暗轉的“轉”,只是巧妙地轉換話題,利用不利用上半句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都可以。由于兩者有重合之處,因此,有人主張凡利用上半句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的,歸承轉;不利用上半句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的,歸暗轉。[辨析2] 承轉與跳脫。兩者都有中斷語路
、岔開說別的事的特點。區(qū)別是:(1)承轉的上下語意銜接連貫
,不露痕跡;跳脫的上下語意銜接或者留有痕跡,或者不完整(2)承接范圍比跳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跳脫范圍較廣,包含在特殊語境里有意中斷語路的種種變異做法
[辨析3] 承轉與轉換
承轉利用詞語的語音和語義的客觀條件,但其主要特點是為了把話題轉向別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86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淺說“信達雅”
下一篇:
魯迅:影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