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jì)南馬師兄:太乙救苦天尊
《南華真經(jīng)》與《文始真經(jīng)》論生死
1、生死,氣之聚散
莊子《南華真經(jīng)?外篇?知北游》講:生也死之吐,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jì)!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
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解其天弢,墮其天帙。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wù)也,此眾人之所同論也。
《文始真經(jīng)》符篇:關(guān)尹子曰:庖人羹蟹,遺一足幾上,蟹已羹,而遺足尚動(dòng)。是生死者,一氣聚散爾。不生不死,而人橫計(jì)曰生死。
《文始真經(jīng)》釜篇:關(guān)尹子曰: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攝鬼;杯中釣魚。畫門可開;土鬼可語。皆純氣所為,故能化萬物。今之情情不停,亦氣所為。而氣為物,有合有散。我之所以行氣者,本未嘗合,亦未嘗散。有合者生,有散者死。彼未嘗合、未嘗散者,無生無死??陀腥ビ衼恚]常自若。
《文始真經(jīng)》之宇篇:關(guān)尹子曰:籩不問豆,豆不答籩,瓦不問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問歟答歟,一氣往來,道何在?
2、生死,命也
《南華真經(jīng)?內(nèi)篇?大宗師》:“死生,命也,其有夜晝之常。天也,人之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p>
《南華真經(jīng)?外篇?知北游》:“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shí)不可止,道不可壅”。
《文始真經(jīng)》宇篇:關(guān)尹子曰: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玄。
《文始真經(jīng)》鑒篇:關(guān)尹子曰:我之思慮日變,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茍知惟命,外不見我,內(nèi)不見心。
3、死不哀,薪盡火傳
《南華真經(jīng)?內(nèi)篇養(yǎng)生主第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hào)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薄叭粍t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huì)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shí)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shí)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于為薪?;饌饕?,不知其盡也。
4、死,回歸自然,與萬物一體
《南華真經(jīng)?雜篇?列御寇第三十三》講:“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廓,以日月為連壁,星辰為珠璣,萬物為濟(jì)送,吾葬具豈不備耶,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鳥鳶之食夫子也?!鼻f子曰:“在上為鳥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5、生死如四季,死生為晝夜
《南華真經(jīng)?外篇?至樂第十八》: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dú)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shí)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p>
莊子在這里講死生變遷,不過如春秋冬夏四時(shí)變遷一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道,無以逃避的?!叭f物皆出于機(jī),皆入于機(jī)?!?/p>
6、死之樂
《南華真經(jīng)·外篇·至樂》篇中有一段莊子與骷髏的對(duì)話,講述了一個(gè)死者比生者更幸福的故事: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 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mèng)曰:“子之談?wù)咚妻q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摈求t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shí)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7、生死齊一
《南華真經(jīng)·內(nèi)篇?齊物論第二》: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
《南華真經(jīng)·內(nèi)篇·大宗師第六》 :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
《南華真經(jīng)·外篇·天地第十二》: 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文始真經(jīng)》符篇:關(guān)尹子曰:計(jì)生死者,或曰死已有,或曰死已無;或曰死已亦有亦無,或曰死已不有不無;或曰當(dāng)幸者,或曰當(dāng)懼者;或曰當(dāng)任者,或曰當(dāng)超者。愈變識(shí)情,馳騖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馬之手,如牛之翼,本無有,復(fù)無無。譬如水火,雖犯水火,不能燒之,不能溺之。
《文始真經(jīng)》符篇:關(guān)尹子曰:惟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譬如萬水可合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譬如萬火可合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萬物之魄,譬如金之為物,可合異金而熔之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萬物之魂,譬如木之為物,可接異木而生之為一木。則天地萬物皆吾精、吾神、吾魂、吾魄,何者死?何者生?
8、無得無失,無生無死
《文始真經(jīng)》宇篇:關(guān)尹子曰: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圣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關(guān)尹子曰:聞道之后,有所為有所執(zhí)者,所以之人;無所為無所執(zhí)者,所以之天。為者必?cái)?,?zhí)者必失。故聞道于朝,可死于夕。
《文始真經(jīng)》釜篇:關(guān)尹子曰:譬如大海,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我之與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無死無生。
9、得道,不死不生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蹦喜涌唬骸暗揽傻脤W(xué)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無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無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后能見獨(dú);見獨(dú),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
《文始真經(jīng)》之符篇:關(guān)尹子曰: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藥者。等死,無甲乙之殊。若知道之士,不見生,故不見死。
關(guān)尹子曰:人之厭生死超生死者,皆是大患也。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10、至人神矣,死生無變于己
《南華真經(jīng)·內(nèi)篇·齊物論第二》,王倪說道:“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fēng)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太乙救苦天尊
黃老師答:@濟(jì)南馬師兄?總結(jié)得很好[強(qiáng)]
《文始真經(jīng)》與《莊子》有內(nèi)在聯(lián)系,應(yīng)該是《文始真經(jīng)》的部分思想被莊子繼承。
而他們的思想源頭,都來自老子。
轉(zhuǎn)發(fā)請(qǐng)聲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yxsdy/62144.html.
上一篇: 臺(tái)州楊師兄答疑:法是人用
下一篇: 做好慎獨(dú)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