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不落實(shí)
半空中蕩秋千相關(guān)歇后語
導(dǎo)語:秋,主要指秋天,是一年四季中的其中一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帶有秋字的歇后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01、 秋后的知了 —— 沒幾天叫頭
02、 秋后的蚊子 —— 嗡嗡不了幾天;銷聲匿跡
03、 秋后的絲瓜 —— 滿肚子私(絲);一肚子私(絲)
04、 秋后刮西北風(fēng) —— 一天涼過一天
05、 水里抓泥鰍 —— 滑不溜秋
06、 春種夏耘秋收冬藏 —— 因時(shí)制宜
07、 秋后高梁 —— 從頭紅到腳
08、 隔河送秋波 —— 沒人領(lǐng)情
09、 春秋望田頭 —— 專門找岔兒;專門找差兒;專門找茬兒
10、 余秋雨含淚捐巨款 —— 甭信
11、 秋后開花 —— 哪有什么好結(jié)果
12、 秋天刮北風(fēng) —— 一天比一天涼
13、 跛子打秋千 —— 一處拐腿;處處拐腿;一處拐,處處拐;一處拐腿,處處拐腿;處拐腿
14、 草窩斑鳩 —— 不知春秋
15、 秋天的哈密瓜 —— 甜透了
16、 關(guān)老爺看《春秋》 —— 一目了然
17、 秋后的螞蜂 —— 等著死
18、 秋后的狐貍 —— 變了樣
19、 秋后刮西風(fēng) —— 一天涼過一天
20、 秋天的潮水 —— 忽起忽落
21、 秋后扇子 —— 無人過問
22、 秋天地里的草人 —— 該燒
23、 水中捉黃鱔 —— 滑不溜秋
24、 秋后螞蚱 —— 蹦不了幾天;蹦跶不了幾天;蹦跶不幾天
25、 秋后的毒蛇 —— 竄不了幾天
26、 深秋賣涼粉 —— 不識(shí)時(shí)務(wù)
27、 秋后冬瓜 —— 毛嫩
28、 最繁忙的季節(jié) —— 多事之秋
29、 唐伯虎點(diǎn)秋香 —— 千方百計(jì)
30、 秋后下地 —— 專門找茬兒
31、 揪著老虎胡須打秋千 —— 吃了豹子膽
32、 刺笆林里的斑鳩 —— 不知春秋
33、 草窠林的斑鳩 —— 不知春秋
34、 秋后的蟈蟈 —— 沒幾天吱吱頭了
35、 秋后到地里 —— 專門找茬兒
36、 蛤蟆蕩秋干 —— 擺不起來
37、 秋后的野鼠 —— 見異思遷
38、 秋后的黃瓜 —— 鬧了個(gè)大肚子;有前勁兒,沒后勁兒;大肚兒;蔫了;大肚子;沒后勁了;無后勁兒;沒后勁兒;無前勁兒,沒后勁兒
39、 吊起來打秋千 —— 要的就是這個(gè)勁
40、 玩著打秋千 —— 上下不定
41、 秋后茄子皮 —— 七松八緊
42、 秋后里蚊子 —— 沒幾天嗡嗡頭
43、 最長(zhǎng)的時(shí)間 —— 千秋萬代
44、 秋后的高梁 —— 全身紅透了;穗紅;稈紅;根也紅;紅透了
45、 秋后的高糧 —— 從頭紅到根
46、 秋后的哈密瓜 —— 甜透了
47、 秋后的太陽 —— 毒不起來了
48、 秋后的雨 —— 一場(chǎng)少一場(chǎng);下一場(chǎng)少一場(chǎng)
49、 秋后的青蛙 —— 銷聲匿跡
50、 秋后的瓜棚 —— 空架子
51、 秋天的谷穗 —— 低頭又彎腰;彎腰又低頭
52、 秋風(fēng)中的羽毛 —— 左右搖擺;搖擺不定
53、 窩里斑鳩 —— 不曉春秋
54、 秋天典棉衣 —— 法不長(zhǎng)
55、 秋天的大蔥 —— 連根拔
56、 秋后的大麻籽 —— 肚皮花花點(diǎn)子
57、 秋風(fēng)過耳 —— 一點(diǎn)不留;早休休
58、 玄秋的石榴 —— 滿腦袋點(diǎn)子
59、 春夏秋冬 —— 年年有
60、 八十歲的老漢打秋千 —— 潑老命一甩
61、 八十歲老漢打秋 —— 憑老命一甩
62、 八十歲老漢打秋千 —— 豁上老命一甩;盡老命一條
63、 壽星打哈欠 —— 老氣橫秋
64、 望江亭度中秋 —— 近水樓臺(tái)先得月
65、 桃樹底下蕩秋千 —— 逃之夭夭(桃枝搖搖)
66、 秋風(fēng)掃落葉 —— 一吹一大片;滿目凄涼
67、 初秋的谷穗 —— 要黃
68、 秋千頂上曬衣服 —— 好大的架子
69、 老太太蕩秋千 —— 玩命;不要命;玩兒命干
70、 過后媒人秋后扇 —— 無人過問;扔一邊
71、 包老爺立案 —— 明察秋毫
72、 高粱稈子架秋千 —— 太軟
73、 秋后蟬鳴 —— 聲嘶力竭
74、 穿棉衣?lián)u扇 —— 不知春秋
75、 秋后的桑葉 —— 不采;不睬
76、 打秋兒掉褲子 —— 游不得人;由不得人
77、 秋天的花椒 —— 黑心;黑了心;黑心腸
78、 秋后的高粱 —— 根紅穗也紅;老來紅;穗紅稈紅根也紅
79、 秋后的蟬兒 —— 叫不了幾聲啦;活不了多久了
80、 秋后的茄子 —— 蔫了;黑青;不嫩;不論;紅得發(fā)了紫;紅得發(fā)紫
81、 春秋山失火 —— 窯煙;謠言
82、 撐石頭打浮秋 —— 干穩(wěn)當(dāng)事
83、 秋天的野耗子 —— 見啥都胡摟
84、 秋后的螞螂 —— 老對(duì)兒
85、 秋天的野兔子 —— 撒歡;又撤起歡兒來
86、 過了中秋栽早稻 —— 遲了季節(jié)
87、 秋天拉了架的瓜秧 —— 蔫巴下來了
88、 籠子里斑鳩 —— 不知春秋
89、 高粱地里種玉米 —— 秋后見高低
90、 鴨子走進(jìn)秋田里 —— 搞不贏
91、 扯著胡子打秋千 —— 牽須;謙虛
92、 秋后青蛙 —— 銷聲匿跡
93、 秋天的葵花 —— 低下了頭
94、 秋后的野果子 —— 越來越少
95、 秋去冬來 —— 年年都一樣
96、 秋天里賣涼粉 —— 不識(shí)時(shí)務(wù)
97、 秋天的'鯉魚 —— 可肥了
98、 秋天的螞蚌 —— 好景不長(zhǎng)
99、 老壽星打哈欠 —— 老氣橫秋
100、 秋千頂上的牽?;?—— 豆大的本事,架子可不小
101、 荊棘林里的斑鳩 —— 不知春秋
102、 竹籠里斑鳩 —— 不知道春秋四季
103、 娃娃蕩秋千 —— 兩邊擺
104、 銅錢眼里打秋千 —— 小人
105、 人秋的石榴 —— 點(diǎn)子多;點(diǎn)子不少
106、 人秋的高梁 —— 老來紅
107、 秋天的柿子 —— 自來紅
108、 秋天的木棉花 —— 老來紅
109、 秋天的棉桃 —— 合不攏嘴;咧開了嘴
110、 秋天的螞蚱 —— 難長(zhǎng)久
111、 秋天的高梁 —— 紅到頂了
112、 秋后的核桃 —— 滿人(仁)
113、 秋后的蛤蟆 —— 沒幾天叫頭
114、 秋后的芭蕉 —— 一串一串的
115、 秋蟬落地 —— 悶聲不響;悶聲悶氣;啞了
116、 彭祖遇壽星 —— 各有千秋
紙馬鋪開張——做人(裝模作樣)
四宮殿(地名)的——活的(不牢固)
麻雀跳得(在)粗糠里——空喜一場(chǎng)
大胡椒(辣椒)mao點(diǎn)(略灑)水——干蒸(爭(zhēng))
喇叭換叫具(哨子)——各人所喜
砟巴眼(眼眵多)養(yǎng)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蘿卜丁咽酒(就酒)——煩了(味辣不美)
合三的兄弟——合四(式)得很
何家姑娘嫁得(到)鄭家——鄭何氏(正合式)
荷葉包鱔魚——溜了
火燒烏龜——竇里(里面)疼
買干魚放生——表情/不曉得死活
癩克麻把得(被)牛踩死了——渾身是?。瘻喩硎莻?br>癩克麻打呵欠——好大口氣
鞋鋪里失火——丟楦頭(揭底)
蟹子(螃蟹)夾豌豆——一連滾帶爬
背鋤頭進(jìn)廟門——挖神(譏諷、挖苦)
包公的兒——犟性
貓子掉了爪子——哈(抓、撈)不到手/巴不得
老鼠施葫蘆——大事在后頭
老鼠掉得(在)面缸里——糊嘴(糊口)
“高黏除”(店名)的膏藥——巴得緊
告化子把得米壓死了——自討的
豆腐mao厾[督]?。ㄉw印)——坯子
豆腐掉得(在)灰壇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爐子靠水缸——你熱我不熱
蘆席滾得(在)簟上——高不了一篾片
酥京果(一種食品)==康(蓋)蓋子——一股嗝昧(比喻裝腔作勢(shì))
屬麻花的——有點(diǎn)焦(脆)(嬌)
狗子吃糍粑——亂搭(答)
猴子戴氈帽——假充人形
壇子里養(yǎng)烏龜——越養(yǎng)越縮(?。?br>炭圓鋪的兒——黑(嚇)大的
染坊里失火——架子還在(放不下架子)
三十斤的鳊魚——側(cè)看了(錯(cuò)看了,看扁了)
三個(gè)錢買只蠟燭——獨(dú)照(罩)(盯死了)
三個(gè)錢買個(gè)糖人——吃了mao得玩的,玩了==得吃的
三個(gè)錢買個(gè)豬娃——恰恰一張嘴(只會(huì)說不會(huì)做)
漢陽門的車子——“留倒”(留??;留一手)
粉牌上的字——一抹〔ma媽」就掉了
杧槌(棒槌)敲磐——禁當(dāng)不起
長(zhǎng)褂有繳褊(繰邊兒)——坯子(沒成功)
巷子里趕豬——直去直來
木作坊里開張——做桌(作)
驢子屙屎——外面光
集稼嘴(地名)的劃子——“順倒來”/連倒淌
吃干子甩皮子——要里子又要面子
吃了扁擔(dān)——橫了腸子(橫下心)
吃豬油穿緞子——兩面光
“佳”牢靠橫“仁”——有“作”(著)(有希望、好處)
鴨棚的老板——管蛋(淡)鬧事
掉了一只鞋,撿到一只鞋——還是個(gè)鞋(還)(依然如故)
腰里別管(一桿)秤——自稱
扁擔(dān)無蠟(枘,榫頭)——兩頭失塌(落空)。
天澀背稿薦——越背越重
“謙祥益”(店名)的房子——內(nèi)外墻(強(qiáng))(處處占便宜)
閻王作報(bào)告——鬼款(胡說)
閻王吃粑粑——鬼做(裝模作樣)
“慶生祥”(店名)的帽子——包掉「體舀〕回?fù)Q
兩個(gè)學(xué)生打架——為筆(未必)
墻頭上種菜——無園(緣)
〔基雍」弦(棉花弓的弦)打辮子——硬硬帚帚的(過硬)
胡敬德(尉遲恭)炒米泡(炒米花)——黑人扒沙(嚇人巴煞)(可怕得很)
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
烏龜吃了亮火蟲(螢火蟲)——心里明白
刷子掉了毛——盡是板眼(花樣、點(diǎn)子、事故…很多)
水里按葫蘆——你起我落
棺材鋪里燒牙祭(加餐)——要人死(事態(tài)嚴(yán)重,事情麻煩)
黃陂到孝感——縣過縣(現(xiàn)過現(xiàn))兌。
黃瓜打鑼——去了半頭[陀]
黃花菜的隔壁一木耳(沒耳)(不理)
皇帝的腦殼——御頭(芋頭)
王母娘娘戴茉莉花——喜歡這個(gè)調(diào)調(diào)
許土林(《白蛇傳》中白娘娘之子)的姆媽——蛇人(折人)丟人
缺巴齒(豁牙子)的姆媽做生(過生日)——鬧豁嘴(敷衍應(yīng)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25342.html,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空的云彩
下一篇: 半空中的火把
歇后語是中國(guó)勞動(dòng)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shí)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fēng)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huì)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yuǎn)流長(zhǎng)。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dú)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fēng)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