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說變就變;變化無常;轉眼就變
一時貓臉,一時豹臉相關歇后語
貓捉老鼠狗看門?—— 各盡其職
解釋:貓是老鼠的天敵,本職工作就是捉老鼠。
狗還有個名稱叫“看門狗”,指狗的職責就是看家護院。
兩件事情放到一起,說的是同一個意思:指動物各司其職,做好自己份內(nèi)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歇后語通常用來說明人應該各自負責掌握自己的職責,做好所承擔的工作。
擴展資料:
紙畫的貓貓 —不咬人?
紙畫的貓 —不咬人?
照著貓畫虎 — 差不遠?
照貓兒畫虎 — 差不離;由小寫大;八九不離十?
照虎畫貓 —差不離?
魚跳出來吃貓 —咄咄怪事?
衣袋里賣貓 —心被抓迷糊了?
一只眼的貓 — 獨明?
一只貓倆腦袋 — 二虎?
一時貓臉一時狗臉 — 變化無常?
啞巴貍貓抓耗子 —悶逮;
小咸魚 —做不得貓枕頭?
小貓鉆灶膛 ——準碰一鼻子灰?
小貓捉著死耗子 — 不算能耐?
小貓捉住死老鼠 —不算能耐?
小貓捉個死耗子 —不算本事?
小貓抓吉他 — 亂彈琴?
小貓抓到死老鼠 —不算本領?
歇后語
歇后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后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最早出現(xiàn)"歇后"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xiàn),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如《戰(zhàn)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經(jīng)驗。這類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xù)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fā)凡》中,將歇后語列入"藏詞"格一節(jié)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語源起于"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關于歇后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后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為了便于查閱,我們將歇后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為三類。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無人>
小蔥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后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如:
弄堂里搬木頭 - <直來直去>
冷水發(fā)面 - <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后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后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秋后的螞蟻 - <蹦達不了幾天>
棋盤里的卒子 - <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后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如
楚霸王舉鼎 - <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后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項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類情況的,則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如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這一歇后語兼喻物、諧音,現(xiàn)歸入諧音類。
歇后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歇后語大全
/question/2900127.html
導語:成語歇后語是指歇后語后半段為成語的歇后語,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有趣的成語歇后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甘露寺里的劉備 安然無恙
夏天發(fā)抖 不寒而栗
憶苦會開完了 不歡而散
瞎子看皇歷 不見天日
紙糊的大鼓;豆腐店里的東西;玻璃鋪的家當 不堪一擊
藥王爺搖頭;病入膏肓 不可救藥
禿子的頭發(fā);兔子不拉屎 不毛之地
隔門看月;黑紙糊燈籠 不明不白
磁石遇鐵 不謀而合
一只腳跨在馬背上 不上不下
木偶人坐轎子;丑丫頭坐轎;坐轎跌跤;坐花轎哭喪 不識抬舉
蝸牛赴宴;乘車來的人 不速之客
木頭人生瘡 不痛不癢
瞎子買畫 不問青紅皂白
一只腳塌在門檻上 不知進退
小鴨子下河;螞蟻跳塘 不知深淺
順腳印子走路 步人后塵
麥粒掉進太平洋里 滄海一粟
火雞躲獵人 藏頭露尾
化妝店里的買賣 成人之美
陶公祖三讓徐州 誠心誠意
紅眼耗子出油盆兒;家里吃食,外邊下蛋 吃里爬外
河刀噴水 嗤之以鼻
玉匣記當枕頭 癡人說夢
小蟲吞大象;雞蛋上刮毛;做夢吃仙桃;癩蛤蟆吞月亮 癡心妄想
三國演義的許褚 赤膊上陣
聾子打鈴 充耳不聞
大糞上海船;高山上滾馬桶 臭名遠揚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出爾反爾
孔夫子講演;講演團的團長 出口成章
爬上寶塔尖邁步 出人頭地
雞群里的鴨;谷子地里長棵高粱 出類拔萃
躲鬼躲進城隍廟 出生入死
王八吃蜻蜓 出頭露面
月下花前散步 觸景生情
月下老兒繡鴛鴦;繡花姑娘的'手藝 穿針引線
中了夾子的老鼠 垂死掙扎
高粱稈上掛個破皮球 垂頭喪氣
老虎逮驢;袍子改汗衫 綽綽有余
五月的芭蕉 粗枝大葉
人行影子走 寸步不離
沒腳蟹;瞎子丟了拐棍 寸步難行
敲鑼的倒走 打退堂鼓
魏武揮鞭 操之過急
蜻蜓闖上蜘蛛網(wǎng) 插翅難飛
特快列車過隧道 長驅直入
瞪著眼睛吹死豬 長吁短嘆
水龍車遇紅燈 暢通無阻
一天一宿變兩回 朝令夕改
鐵匠傳手藝;鍛工的鉆頭 趁熱打鐵
床底下支張弓;樹陰里拉弓 暗箭傷人
扮秀才的沒卸裝 白面書生
借榔頭,打扎子 白手起家
大地回春 百花齊放
剩下九十九個 百里挑一
熔爐的鐵 百煉成鋼
姜太公在此 百無禁忌
申公豹的嘴 搬弄是非
走路扯斷腳 半途而廢
膏藥子弟 飽食終日
抱(捂)著腦袋趕老鼠 抱頭鼠竄
張果老倒騎毛驢 背道而馳
郵遞員造反 背信棄義
貓兒賽老虎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兩只王八作揖 必恭必敬
甩西瓜揀芝麻 避重就輕
一時貓臉一時狗臉;十月的天氣 變化無常
丑八怪演花旦;胸口掛剪刀 別出心裁
借著酒醉說胡話 別有用心
大海里浪濤 波瀾壯闊
打柴不拿繩子 不卑不亢
水桶沒把;烏龜爬上講臺 不成體統(tǒ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26918.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走泥濘路
下一篇: 一手拿刺叭,一手托皮球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