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顧吃不顧吹
吹鼓手吃飯相關歇后語
十句常用的歇后語
十句常用的歇后語,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下面為大家整理生活中十句常用的歇后語,犀利直白,話糙理不糙。
常用的歇后語11、實心竹竿做笛子——吹不響
2、醋泡的蘑菇——壞不了
3、醋叔里釀酒——壇壇*
4、霜打的黃瓜——皺皺巴巴的
5、霜打茄子——軟不拉聾
6、鞋底打掌——硬往上貼
7、鞋底抹油——溜了
8、鞋上繡金夙——會走不會飛
9、鞋殼簍里跑馬——沒幾步跑頭
10、熟螃蟹——橫行不了
11、熟透了的柿子——弄了個大紅臉
12、熟透了的瓜——不用摘
13、瘦子光膀幾——露骨
14、遭驢拉重協(xié)——夠喘的了
15、瘦驢拉硬屎——瞎逞能
16、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17、新衣服打補丁——不象樣
18、新郎官戴孝——悲喜交加
19、新上市的黃瓜——帶刺
20、新春的橫批——萬事如意
21、新開的染房——不給點顏*看還行
22、新上套的驢駒子——不老實
23、新上門的姑爺——不敢坐上席
24、肋幫貼膏*——不留臉面
25、嗓子眼里卡魚刺——上不上,下不下
26、騷狐貍見不得關二爺——邪不壓正。
27、濕手抓石灰——甩不脫
28、濕手抓面粉——沾小便宜
29、濕水被蓋身上一從頭涼到腳
30、濕身滾進石灰堆——脫不了
常用的歇后語21、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2、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zhuǎn)
3、李逵裝新娘——人粗心細
4、魯智深出家——一無牽掛
5、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6、呂布戲貂嬋——上了別人的當;英雄難過美人關
7、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8、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9、李鬼見李逵——賊形畢露
10、開封府的包公——鐵面無私
11、打破沙鍋——問到底
12、老玉米里攙白面——粗中有細
13、墻上的蒿草——隨風倒
14、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
15、秋后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
16、浪子回頭——金不換
17、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18、曹操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19、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20、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21、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22、白娘子喝了雄黃酒——現(xiàn)了原形
23、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24、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25、理發(fā)師教徒弟——從頭來;從頭學起
26、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27、狐貍尾巴——藏不住
28、孫悟空進酸菜缸——齏猴兒了;急猴兒了
29、豬八戒進盤絲洞——色迷心竅
30、孔夫子背書箱——里面大有文章;盡是輸;盡是書
常用的歇后語31、荷葉上的露珠——不會長久
2、太陽底下的露水——不久長
3、穿汗衫戴棉帽——不知春秋
4、唱戲的吹胡子——假生氣
5、蒼蠅的世界觀——哪臭往哪鉆
6、蒼蠅不咬人——惡心
7、烏龜笑豬黑——自己不覺得
8、沒框的算盤珠——全散了
9、吹起來的肥皂泡——不攻自破
10、長白山的大雪——滿天飛
11、出土的`竹筍——捂不住
12、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掉價了
13、炊事員行軍——替人背黑鍋
14、吃著黃連唱歌——以苦為樂
15、廁所里的消息——丑聞
16、抱著蠟燭取暖——無濟于事
17、慈禧太后聽政——專出鬼點子
18、城隍爺拉胡琴——【鬼】扯
19、吃了對門謝隔壁——錯了
20、池塘里的魚——沒見過風浪
21、吹鼓手吃飯——顧吃不顧吹
22、吃了豬下巴——愛搭嘴
23、朝天銃走火——放空炮
24、朝天辣椒——又尖又辣;夠嗆
25、床底下劈柴——難免磕磕碰碰
26、抱在懷里的西瓜——十拿九穩(wěn)
27、茶壺裝餃子——易進難出
28、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
29、沒睡打呼?!b迷糊
30、吃了早飯睡午覺——亂了時辰
常用的歇后語41、胡同里賽馬——直來直去
2、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3、賠了夫人又折兵——雙重損失
4、吃了秤砣——鐵了心
5、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坐享其成
6、癩蛤蟆趕船——搭不上幫
7、心里塞團麻——亂糟糟;千頭萬緒
8、竹竿趕鴨子——呱呱叫
9、老和尚念經(jīng)——照本宣科
10、胖子的褲帶——全不打緊
11、柳條穿王八——一溜黑貨
12、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13、光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14、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15、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一物降一物
16、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17、倒瀉一籮蟹——各人手硬各人扒
18、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19、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20、關公走麥城——驕必敗
21、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22、耗子眼看天——小瞧
23、浪子回頭——金不換
24、倆獸醫(yī)抬一頭驢——沒法治;沒治了
25、古董販子——眼里識貨
26、耗子嫁女——講吃不講穿
27、大白天見閻王——活見鬼
28、枯木刻象棋子兒——老兵老將
29、孫悟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
30、干打雷不下雨——虛張聲勢
常用的歇后語5 1、冰上打架--腳滑(狡猾)。
賞析:腳滑,與狡猾諧音,雙關,本指腳底打滑,站不穩(wěn)。轉(zhuǎn)指臨事溜走,或詭計多端。
2、周瑜打黃蓋--一個 愿打,一個愿挨。
賞析:周瑜同黃蓋使用苦肉計,黃蓋假裝投降曹操,瞞過了所有人,為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氣。
賞析:歪嘴吹喇叭是斜著吹的,吹出的氣不正。斜:諧“邪”。指不正當?shù)娘L氣和作風。也指人胡說八道。
4、兵臨城下彈琴--故作鎮(zhèn)靜。
賞析:司馬懿大兵壓境,兵力很少的諸葛亮在城頭上彈琴以示有恃無恐。喻內(nèi)心深處非常驚慌,但表面上還是做出鎮(zhèn)靜的樣子來。
5、玻璃做鼓--經(jīng)不起敲打。
賞析:伯樂,古代有名的相馬家。揮鞭,策馬。喻一面占著現(xiàn)有位置,一面找更好的工作?;蚝锖康卣易约阂呀?jīng)有的東西。
6、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賞析:劉邦問韓信能夠帶多少兵馬,韓信回答說越多越好。說完韓信便覺得不妥,便解釋道:“漢王雖然不能將兵,但善于用將。”多多益善泛指越多越好。
7、土塊擦屁股--迷了門子。
賞析:迷:糊。門子:肛門。迷了門子:摸不著大門,迷離迷糊,不知如何是好。
8、脖頸上磨刀--危險到頂。
賞析:磨刀,是將刀刃平貼著磨刀石形成較小的夾角,一推一拉使刀刃出鋒。在脖子上磨刀,每一推,都是向著頭頂去的。喻危險到了極點。
9、打蛇打七寸--擊中要害。
賞析: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因為“王”就是蛇的要害。在古代戰(zhàn)爭中,只要將其要害集中,指揮系統(tǒng)就會崩潰,這樣敵軍便會不戰(zhàn)而潰。這時在傾巢出動、全面出擊,自然而然就會取得勝利。同樣在生活中打蛇應該打七寸,擊打它的要害的方法,在處理事情上,同樣適用。
10、博物館的展口--盡是些老古董。
賞析:博物館門口常放置年代久遠的物品以示其收藏資歷。喻全是過時而不切實用的東西。有反諷意。
一共有40句歇后語,分別是:
沒那個金剛鉆——我可不敢攬那個瓷器活
不吃饅頭吃包子——就要爭這口氣
吃窩頭就辣椒——就圖個嘴痛快
瞎子打燈籠——不知道前面是什么道
清燉鴨子——肉爛嘴不爛
花蝴蝶撞上了蜘蛛網(wǎng)——插翅也難飛
山藥腦袋檀木心——不開竅
賣漿糊的敲門——糊涂到家了
騎馬騎屁股——找摔
木棒槌彈棉花——凈說些不沾弦的話
沒上籠頭的牲口——野慣了
王二麻子挨揍——可叫我找到點子上了
吃剩飯長大的——一肚子餿主意
老太太翻跟頭——活膩味了
爛藥膏子往人臉上貼——憋著存心害人
吹鼓手赴宴席——吃的是個漲氣飯
吹燈拔蠟踹鍋臺——要徹徹底底玩完了
狗戴帽子——裝什么人
蛤蟆跳到秤盤里——不知道自個兒是幾斤幾兩
斷了背的椅子——靠不住
拎著尺子上街——光量別人不量自己
煙囪里面招小手——把我往黑道里引呢
鐵匠鋪里的砧子——就是個挨打的命
被窩里放屁——獨吞
茶壺里面煮餃子——肚里有數(shù)
光聞腥味吃不著魚的貓——干著急
上墳不帶燒紙——惹你祖先生氣啊
耗子嚼豆——你凈長嘴功夫了
光著屁股推磨——轉(zhuǎn)圈丟人
屎殼郎打噴嚏——滿嘴噴糞
生吞搟面杖——橫下心來
破網(wǎng)打魚瞎招呼——嘴上沒個把門的
黑瞎子上戲臺——一副熊樣子
黑瞎子掉在井里——熊到底了
黑瞎子敲門——熊到家了
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鐵匠鋪開店——說打就打
小蔥伴豆腐——一清二白
攪屎的棍子——凈瞎攪和
豬鼻子里插蔥——裝象
擴展資料 歇后語的分類:
第一,諧音類。
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看到這類歇后語,往往要轉(zhuǎn)幾個彎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饒有興味。有的書把它列入“雙關語”一類,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類。
如:弄堂里搬木頭——直來直去;冷水發(fā)面——沒多大長進;
這類歇后語是用客觀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后半段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
如:黃牛肩腳——不負責任;老鼠上街——人人喊打;棋盤里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后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動物作比方。了解卜設比物的性質(zhì),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
如: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林沖棒打洪教頭——??茨愕钠凭`下手;
這類歇后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劉備、林沖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第五,多種類型相結(jié)合的,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
如: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
這類歇后語兼喻物、諧音,現(xiàn)歸入諧音類。
綜覽上述分類,設比恰當是歇后語的共同特點。然而,“比喻總是跋足的”。歇后語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時不免有不恰當或不可取之處,有的還會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說法和舊風俗等,這都是為了取其某種性質(zhì)或特點,以引出所比喻的意義。
-神醫(yī)喜來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28006.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鴨子回娘家
下一篇: 吹鼓手的腮幫子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