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粗中有細
大缸里放針相關歇后語
“牙簽攪大缸”的下一句是“滴水入大江”。
歇后語:中國 勞動人民 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 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 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 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
表現(xiàn)形式:最初的歇后語與現(xiàn)今的歇后語的表現(xiàn)形式并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fā)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保ǔ鲎浴?道德經(jīng)》:“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后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
歷史由來:最早出現(xiàn)“歇后”這一名稱是在唐代。《 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jīng)提到過所謂“ 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xiàn)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如《?戰(zhàn)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币馑季褪钦f,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語。
1、此地無銀三百兩;賊娃子說夢話 —— 不打自招
2、熟過頭的石榴 —— 不攻自破
3、三天賣兩條黃瓜 —— 不慌不忙
4、瞎子捉迷藏;飛機上張網(wǎng) —— 捕風捉影
5、一腳踩進泥沼里 —— 不能自拔
6、七尺布攔腰剪 —— 不三不四
7、大姑娘上樓梯 —— 步步登高
8、一把利劍藏袖筒 —— 不露鋒芒
9、耗子啃菩薩 —— 不識大體
10、好心當作驢干肺 —— 不識好歹
11、十二月送蒲扇;三伏天借扇子;臘月買紙扇 —— 不識時務
12、一個跳蚤蹦起來 —— 不知去向
13、鴨子聽雷 —— 不知所云
14、大麻風爆了皮 —— 不治之癥
15、隔著棉被撓癢 —— 不著邊際
16、入蟄的長蟲還了陽 —— 蠢蠢欲動
17、水里按葫蘆 —— 此起彼落
18、一個骰子擲七點 —— 出乎意外
19、頭發(fā)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針 —— 吹毛求疵
20、大缸里放針;書桌上的筆筒;夜過巴州嚴顏 —— 粗中有細查
21、一二五六七;打獵忘了帶獵槍;說著葫蘆忘了瓢 —— 丟三落四
22、六點鐘的分時針 —— 頂天立地
23、蝎子懷里掛剪刀;中式服裝西式領 —— 獨出心裁
24、八十歲演員扮孩子 —— 返老還童
25、害什么病開什么方 —— 對癥下藥
26、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28556.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佛寺的大佛
下一篇: 大缸里摸魚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