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只有一個心眼兒
大軸和馬達(dá)相關(guān)歇后語
一、排場不同
舊時代的戲曲演出,最后一出為主戲,稱“大軸子”;倒數(shù)第二,因緊壓大軸子,稱為“壓軸子”;第五第六出,稱“中軸子”,第二第三出,叫“小軸子”或“早軸子”;排在最先的開場小戲,稱“開鑼戲”或“帽兒戲”。
在演出中,組織方常將藝術(shù)最精湛、號召力最強(qiáng)者的戲碼,排在最后,稱為“大軸”,將名望、資歷略次于大軸但頗有實力的演員,排在倒第二出場,稱為“壓軸”。
二、適演角色不同
大軸必須要由最有聲望的藝人來演,相比大軸,壓軸出場的藝人。盡管藝業(yè)也很精湛,號召力也頗強(qiáng),但總是要較大軸差一點火候。所謂萬人之上一人之下,未到爐火純青、領(lǐng)袖群倫的地步。
有些地區(qū),有些劇種,喜歡將一場折子戲演出中的最后一個劇目稱為“壓軸戲”,他們認(rèn)為,這最后一出戲在整場演出中質(zhì)量最高,分量最重,一定要足以壓住全臺,不致讓觀眾看戲時中途離去。
三、戲劇特性不同
壓軸戲是指整個故事中最精彩最具轉(zhuǎn)折性的部分,過去的劇本寫成一長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軸,就像裝裱國畫的畫軸,因長卷的最后一戲靠近木軸。大軸前面的戲,也就是倒數(shù)第二個節(jié)目稱為壓軸,中間的戲稱為中軸,前面的戲稱為早軸。
而“大軸子”則往往是一出熱鬧的武戲,火爆熾烈,既能夠給大家以藝術(shù)的滿足,又能夠給整場演出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這出戲演出的時候,大家也就知道該走了。
擴(kuò)展資料:
“壓軸”詞意的轉(zhuǎn)變,猶如“相當(dāng)”,“相當(dāng)”本來是差不多的意思,“相當(dāng)好”原意其實是夠不上很好,但基本還不錯,大致可以算好??墒窃谌缃竦目陬^語里,人們反而覺得“相當(dāng)”的程度要勝過“很”。
京劇發(fā)展史上,以壓軸地位而讓大軸頻遇尷尬,可能以梅蘭芳為最。民國初年,初出茅廬的梅蘭芳,即很受年輕觀眾的追捧,當(dāng)時組織演出,譚鑫培、楊小樓常排在梅蘭芳之后出場,可是一些年輕觀眾看完梅蘭芳的演出即紛紛離場,這讓成名在先的譚鑫培、楊小樓頗感郁悶。
演出的各種戲目也有不同的名稱。如演出的第一出戲叫開場戲,開鑼戲,或者叫“帽兒戲”。如演員到某一地方演出,第一場戲,或前三場戲又稱為“打炮戲”,也可寫成“打泡戲”,都是劇團(tuán)挑班的名角演出的拿手戲,即代表劇目。
參考資料:-壓軸戲
參考資料:-大軸戲
一、排場不同
舊時代的戲曲演出,最后一出為主戲,稱“大軸子”;倒數(shù)第二,因緊壓大軸子,稱為“壓軸子”;第五第六出,稱“中軸子”,第二第三出,叫“小軸子”或“早軸子”;排在最先的開場小戲,稱“開鑼戲”或“帽兒戲”。
在演出中,組織方常將藝術(shù)最精湛、號召力最強(qiáng)者的戲碼,排在最后,稱為“大軸”,將名望、資歷略次于大軸但頗有實力的演員,排在倒第二出場,稱為“壓軸”。
二、適演角色不同
大軸必須要由最有聲望的藝人來演,相比大軸,壓軸出場的藝人。盡管藝業(yè)也很精湛,號召力也頗強(qiáng),但總是要較大軸差一點火候。所謂萬人之上一人之下,未到爐火純青、領(lǐng)袖群倫的地步。
有些地區(qū),有些劇種,喜歡將一場折子戲演出中的最后一個劇目稱為“壓軸戲”,他們認(rèn)為,這最后一出戲在整場演出中質(zhì)量最高,分量最重,一定要足以壓住全臺,不致讓觀眾看戲時中途離去。
三、戲劇特性不同
壓軸戲是指整個故事中最精彩最具轉(zhuǎn)折性的部分,過去的劇本寫成一長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軸,就像裝裱國畫的畫軸,因長卷的最后一戲靠近木軸。大軸前面的戲,也就是倒數(shù)第二個節(jié)目稱為壓軸,中間的戲稱為中軸,前面的戲稱為早軸。
而“大軸子”則往往是一出熱鬧的武戲,火爆熾烈,既能夠給大家以藝術(shù)的滿足,又能夠給整場演出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
答:和動物有關(guān)的歇后語
1.貓爪伸到魚缸里——想撈一把
2.貓披老虎皮——抖威風(fēng)
3.貓肚子放虎膽——兇不起來
4.貓守鼠洞——不動聲色
5.貓被老虎攆上樹——多虧留一手
6.貓戲老鼠——哄著玩
7.猴子唱大戲——胡鬧臺
8.貓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9.貓捉老鼠——本分事
10.耗子上吊——貓逼的
11.耗子啃木箱——閑磨牙
12.耗子鉆灰堆——閉著眼混
13.耗子伸腿——小手小腳
14.耗子逗貓——沒事找事
15.耗子嫁女——講吃不講穿
16.耗子吃砒霜——翻白眼
17.耗子滾到面柜里——樂糊涂了
18.耗子舔貓鼻子——自己找死
19.耗子窟窿——填不滿
20.猴子撈月亮——白歡喜一場
21.耗子掉水缸——時髦(濕毛)
22.馬路不叫馬路——公道
23.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來
24.鞋子里跑馬——沒幾步
25.猴子撿姜——吃不得,丟不得
26.牛糞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27.牛屁股后的蒼蠅——一哄而散
28.牛奶里摻墨汁——黑白混淆
29.牛蹄子上供——就顯你的腳大
30.硬牛皮——看你咋吹
31.瞎牛撞草堆——碰著就吃
32.猴兒爬石崖——顯出你的能耐了
33.猴兒拿棒槌——胡掄
34.猴兒的臉——說變就變
35.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2910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月光夜里打電筒
下一篇: 大軸里套小軸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fēng)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yuǎn)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fēng)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