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照本宣科
道士念經(jīng)相關歇后語
歇后語,也叫俏皮話,是一種短小、幽默、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而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邊是形象的比喻,起“引子”作用,如謎面;后邊是解釋、說明,如謎底,特別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稱它為歇后語。
歇后語源自唐詩的一種“歇后體”,是唐代鄭綮所創(chuàng)?!杜f唐書·鄭綮列傳》記有這樣一則趣聞:鄭綮善寫詩,詩里總帶“刺”,詩的樣式也有些怪,當時被人們稱為“鄭五歇后體”。這種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詩體竟不脛而走,廣泛流傳,甚至連唐昭宗也總是聽到下人吟誦。這些詩有很多是諷刺時弊的,可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覺得詩中很有“蘊蓄”,親筆批“鄭綮可禮部侍郎平章事”。后來,鄭綮真的做了宰相。不過,他當了官以后則寡言少語,更不寫什么帶刺的歇后詩了,但歇后體卻從此流傳下來。
寓意愛情
姑娘當大媒——自己作保
挑水娶了個賣菜的——人對桶也對
鴛鴦戲水——雙雙下
盼望太陽的姑娘——想晴(情)人
看戲流眼淚——-有情人
賈寶玉結婚——不是心上人
捉對的蠶蛾一——死也不放
棒打鴛鴦——兩分開
媚眼做給瞎子看——不領你的情
快刀砍西瓜——兩分開
快刀砍水——難分開
司馬遇文君——一見鐘情
向著太陽的花——愛情(晴)
楊宗保招親——又喜又驚
門板上的神——定成對
雨后送傘一不領你的情
東邊日出西邊雨——說他無晴(情)也有晴(情)
揭示心情
梁上掛豬膽——苦苦(哭哭)滴滴(泣泣)
木匠的刨子——好管不平事
崔鶯鶯送郎——片傷心說不出來
寒號哭夜——如喪考妣
好馬挨鞭打——忍辱負重
戴烏紗帽彈棉花——有功(弓)之臣
三伏天的汽水——人人愛
丈母娘疼女婿——心里愛
狗啃骨頭——十分喜愛
撥了的鬧鐘——專做提醒人的事
桃子破肚——殺身成仁
三九天吃冰塊——涼透了
小孩見了娘——沒事哭一場
六月間喝冰水——寒心
對著墻壁流眼淚——獨自悲傷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胡椒浸在醋里——辛酸得很
賈寶玉哭靈——悲傷已極
雪里送炭——急人所急
求知真言
理發(fā)師的徒弟——從頭學起
老和尚打坐——用功
八十歲老頭學打球——老練
雞吃螢火蟲——心知肚明
六十歲學打拳——遲了
電線桿子拉胡琴——大老粗
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
道士念經(jīng)——照本宣科
剃頭的割耳朵——外行
石灰漿寫文章——盡白字
百年松樹,五月芭蕉——粗枝大葉
馬籠頭給牛戴——生搬硬套
石匠打鐵——不會看火色
隔靴搔癢——摸不到痛處
口渴了打井——來不及了
和尚打梆子——老一套
口兒誦來心兒非——前讀后忘記
孔夫子念書——咬文嚼字
樵夫買柴——不務正業(yè)
立秋的石榴——點子多
魯班門前問斧子——討學問來了
麻袋上繡花——底子太差
王羲之看鵝——專心致志
牛瘦骨不瘦——底子好
拐杖吹火——一竅不通
打破沙鍋——問到底
笨鳥先飛——早入林
猴子掰包谷——掰一個丟一個
一本通書讀到老——食古不化
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
爐外的錘子——趁熱打鐵
鐵杵磨成繡花針——功到自然成
人生理想
魚鷹下洞庭——大有作為
嫩竹扁擔挑起大籮筐——后生可畏
八十歲老婆婆繡花——老來發(fā)憤
矮子爬山——步步登高
瞎子進學堂——不認書(輸)
三伏天的高梁稈——節(jié)節(jié)上升
老了的虎——雄心還在
鋼板上打鉚釘——毫不動搖
砌墻的磚頭——后來居上
馬上耍雜技——藝高膽大
將軍不下馬——奔前程
腦瓜門沒頭發(fā)——前途光明
大姑娘做媒——先人后己
坐著飛機放聲唱——高歌猛進
沙攤上拉車——一步一個腳印
穿釘鞋走泥路—一步步扎實
九十歲老翁學武術——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賽場上的運動員——爭先恐后
小腳女人踢足球——尖端
水牛過河——嶄露頭腳
獨臂將軍——有一手
四十里地不換肩——麻雀下雞蛋
春苗得雨——正逢時
阿拉伯數(shù)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著牛頭喝水——勉強不得
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按雞頭啄米——白費心機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貪便宜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按老方子吃藥——還是老一套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軟不吃硬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陣
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暗室里穿針——難過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安祿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聲下氣 案板上砍骨頭——干干脆脆
矮子上樓梯——步步高升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
按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
按著腦袋往火炕里鉆——憋氣窩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芭蕉開花——一條心;緊相連 把臉裝進褲襠里——見不得人
芭蕉葉上壘鳥窩——好景不長 霸王別姬——奈何不得;無可奈何
疤瘌眼長瘡——壞到一塊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桿——老光棍 白骨精說人話——妖言惑眾
八個老漢劃拳——三令五申(伸) 白蠟材結桂花——根子不正
八個歪脖坐一桌——誰也不正眼看誰 白了尾巴尖的狐貍——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燈——喘不上氣;上氣不接下氣 白娘子遇許仙——千里姻緣一線牽
八仙過?!黠@神通;略顯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賢王進宮——好難請 百貨大樓賣西裝——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樣;正大光明 百斤重擔能上肩,一兩筆桿提不動——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與眾不同 百萬雄師下江南——興師動眾
拔草引蛇——自討苦吃;自找苦吃 搬菩薩洗澡——越弄越糟;白費神;空勞神
斑鴆打架——賣弄風流 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
半道上撿個喇叭——有吹的了 半斤對八兩——不相上下;彼此彼此;
半空中騎馬——騰云駕霧;露了蹄 半山崖的觀音——老實(石)人
半夜做夢娶新娘——盡想好事;想得倒美 扮豬吃老虎——大智若愚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 廁所里照鏡子——臭美
財迷轉向——走路算賬(比喻總是在算計) 茶壺有嘴難說話——熱情在里頭
財神爺戴烏紗帽——錢也有,權也有 茶鋪里不要的伙計——哪一壺不開單提哪一壺
楚霸王自刎烏江——沒臉回江東 嫦娥跳舞——兩袖清風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長頸鹿進馬群——高出了頭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長城上的磚——未知經(jīng)過多少風雨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長絲瓜當扁擔——不曉得軟硬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唱戲的胡子——假的
彩虹和白云談情——一吹就散 扯著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蔥頭不開花——裝什么蒜 扯褲子補補丁——堵不完的窟窿
踩著肩頭往頭上拉屎——硬欺負人 城隍娘娘有喜——懷的鬼胎
蒼蠅嘴巴狗鼻子——真靈 城隍廟里著了火——小鬼的嘴里都冒煙
蒼蠅叮菩薩——看錯人了 城樓上亮相——高姿態(tài)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吃了對門謝隔壁——錯了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吃魚不吐骨頭——帶刺
斷了線的梭子--白鉆空子 打腫臉充胖子--冒充富態(tài)
斷了柄鋤頭安了把--有了把柄 打破腦袋叫扇子扇--豁出去了
盜馬賊披袈裟--嫁禍于人 打死老鼠喂貓--惱一個,好一個
躲雨躲到城隍廟--盡見鬼 大門日的石獅子--成雙成對
點燃的蠟燭一長命(明)不了 大公雞吃米--不計其數(shù)
點著火的雙響--氣得嘣八丈高 大象喝水--有肚量
搭起戲臺賣豆腐--買賣不大架子大 大圣吃毫毛--變得真快
搭起戲臺賣螃蟹--貨色不多,架勢不大 大街上的行人--有來有往
擋鳳板做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 大流子的弟弟--二流子
打上黑臉照鏡--自己嚇唬自己
大雁飛行--成群結隊
打足了氣的皮球--蹦老高 大熱天穿皮襖--不是時候
打燈籠走親戚一明去明來 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
打鑼賣糖--各于一行 打鳥姿態(tài)一一睜只眼,閉只眼
大車初一打拼伙--窮鬼們聚到一塊了 打開棺材喊捉賊--冤枉死人
大姑娘腫臉一一難看 打開天窗--說亮話
大蝦炒雞爪兒--蜷腿帶拱腰 打烏米的眼睛--盡往上看
大姑娘瞧嫁妝--有日子的人了 打足氣的氣球--早晚要炸
大姑娘嫁太監(jiān)--享福又受苦 大海里的一滴水--有你不多沒你不少
戴著面具進棺材--死不要臉 大水沖了龍王廟--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戴著面具親嘴--沒一點情味 大年三十看黃歷--沒有日子了
鵝蛋石跌進刺蓬里——無牽無掛
耳朵里塞棉花——裝樣(羊)
兒子不養(yǎng)娘——白疼了一場 餓狼竄進羊廄——無事不來
二流子打鼓——吊兒郎當 餓豬占木槽——死不放
二尺長的吹火筒——只有一個心眼 餓著肚子做夢——空想
二不愣當家——出不了好主意 二踢腳——兩想(響)
二兩棉花——彈(談)不上 鵝伸脖子——等著挨刀
鵝在水中尋食——尾巴翹上天 鵝盆里不準鴨插嘴——無牽無掛
惡鬼見鐘旭——不得不老實 惡人雕戴皮帽——假充鷹
惡人雕戴皮帽——假充鷹 惡人登門——送福
惡狼生個賊狐貍——不是好種 惡狼和瘋狗作伴——脾氣相投
餓虎進宅——不懷好意 惡狼對羊笑——不懷好意
二百加五十——二百五 餓狼日里奪脆骨——好大的膽
二郎神的印堂——獨具只眼 耳朵塞驢毛——說不通
二萬五千里長征——任重道遠 額頭角上擱扁擔——頭挑
額頭上插牡丹——忍痛圖好看 鵝蛋石跌進刺蓬里——無牽無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29453.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士打醮(d
下一篇: 道士跳法場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