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滴水不進(jìn)
石頭人嘴里灌米湯相關(guān)歇后語
歇后語:
打燈籠搬石頭
答案:
照辦(照搬)
解釋:
一邊拿著燈籠一邊搬石頭,沒有相互規(guī)避,比喻依照有關(guān)規(guī)定或囑咐辦理。
關(guān)于燈籠的歇后語:
松樹林里掛燈籠萬綠叢中一點紅
黑紙糊燈籠不明不白
滿街掛燈籠明大道
犬門曰掛燈籠耀門庭
白天打燈籠白搭
旗桿上的燈籠高明
瞎子打燈籠看不到前程
地窖里打燈籠來明的
鼻子上掛燈籠明眼人
外甥打燈籠照舅
關(guān)于石頭的歇后語:
石頭出汗 ? 回潮了
石頭打的`鎖 ? 不開竅;難開竅
石頭打著烏鴉嘴 ? 硬碰硬
石頭蛋子腌咸菜 ? 一言(鹽)難盡(進(jìn))
石頭縫里擠水 ? 異想天開
石頭縫里的常春藤 ? 根子硬;兩頭受擠
石頭縫里捉鱉 ? 十拿九穩(wěn)
石頭開花馬生角 ? 沒人見過;沒有的事
石頭腦袋秤砣心 ? 死心眼
石頭腦瓜子 ? 不開竅;難開竅
石頭人開口 ? 說實(石)話
石頭人嘴里灌米湯 ? 滴水不進(jìn)
石頭上磨刀 ? 硬對硬
石頭上繡花 ? 起頭難
石頭上栽花 ? 得不償失
石頭上栽蔥 ? 白費工夫;勞而無功
石頭鎖子 ? 沒法開;沒心眼;缺少心眼
石頭心腸 ? 又冷又硬
石頭壓咸菜 ? 一言(鹽)難盡(進(jìn))
石頭扎針灸 ? 沒反應(yīng)
石頭子地里摔跤 ? 碰得頭破血流
石頭子孵小雞 ? 一成不變
石頭做的心 ? 無情無義
石頭做屋基 ? 永世不得翻身
石頭做枕頭 ? 自討苦吃
石頭燒豆腐 ? 軟硬不均
1.石頭出汗 ———— 回潮了
2.石頭打的鎖 ———— 不開竅;難開竅
3.石頭打著烏鴉嘴 ———— 硬碰硬
4.石頭蛋子腌咸菜 ———— 一言(鹽)難盡(進(jìn))
5.石頭縫里擠水 ———— 異想天開
6.石頭縫里的常春藤 ———— 根子硬;兩頭受擠
7.石頭縫里捉鱉 ———— 十拿九穩(wěn)
8.石頭開花馬生角 ———— 沒人見過;沒有的事
9.石頭腦袋秤砣心 ———— 死心眼
10.石頭腦瓜子 ———— 不開竅;難開竅
11.石頭人開口 ———— 說實(石)話
12.石頭人嘴里灌米湯 ———— 滴水不進(jìn)
13.石頭上磨刀 ———— 硬對硬
14.石頭上繡花 ———— 起頭難
15.石頭上栽花 ———— 得不償失
16.石頭上栽蔥 ———— 白費工夫;勞而無功
17.石頭鎖子 ———— 沒法開;沒心眼;缺少心眼
18.石頭心腸 ———— 又冷又硬
19.石頭壓咸菜 ———— 一言(鹽)難盡(進(jìn))
20.石頭扎針灸 ———— 沒反應(yīng)
21.石頭子地里摔跤 ———— 碰得頭破血流
22.石頭子孵小雞 ———— 一成不變
23.石頭做的心 ———— 無情無義
24.石頭做屋基 ———— 永世不得翻身
25.石頭做枕頭 ———— 自討苦吃
26.石頭燒豆腐 ———— 軟硬不均
歇后語:磨眼里推稀飯——裝糊涂。
歇后語:磨眼里推稀飯——裝糊涂。歇后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搜則分來表達(dá)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游戲。
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歇后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后語四種。歇后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歇后語幽默風(fēng)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后語雖然搜則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復(fù)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xù)為人們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語與現(xiàn)今的歇后語的表現(xiàn)形式并不相同,是對當(dāng)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xué)發(fā)凡中稱之為藏詞。后來的歇后語在結(jié)構(gòu)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lǐng)悟。
常見的歇后語
1、水仙不開花——裝蒜。
2、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3、百川歸?!髣菟?。
4、虎子掀門簾兒——露一小手兒。
5、鼻孔里灌米湯——夠受的。
6、炒了的蝦米——紅人(仁)。
7、糞坑關(guān)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8、冬瓜皮做甑子——不爭(蒸)氣。
9、豆芽炒蝦米(小蝦)——兩不值(直)。
10、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32961.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石頭人開口
下一篇: 石頭上磨刀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fēng)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yuǎn)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fēng)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