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這山望著那山高

腳登黃山,眼望峨眉相關(guān)歇后語
關(guān)于祖國風(fēng)光的諺語有哪些
1
、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
。
在中國各地的風(fēng)土謠諺中
,“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應(yīng)該算得上是流傳最廣的了
。韋莊詞作曾說道:“人人盡說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而關(guān)于它的來歷,研究俗語的人一般都只能舉出較晚的書證
。其中引用較多的是《七修類稿》和《古今小說》中的記錄
,但這已都是明代的東西。而在更晚期的蘇南民歌《姑蘇風(fēng)光》又名《大九連環(huán)》中也唱道:“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
,“杭州西湖,蘇州么有山塘
,哎呀兩處好地方
。”
2
、峨嵋天下秀
,三峽天下雄。
峨眉山之秀主要有兩重含義
,一是宏觀遠(yuǎn)望其形態(tài)
,山體雖高大,但輪廓線流暢柔美
。尤其是多霧的峨眉山下
,被云霧所迷漫。二是植被豐茂
,色彩翠黛雅麗
,終年不枯。長江三峽是瞿塘峽
、巫峽
、西陵的總稱。
三峽的第一個峽叫瞿塘峽
, 又叫夔峽
。長江到了這里驟然變窄,最狹的地方只有100多米
。兩岸峭崖 壁立
,山勢險峻,滾滾江水傾入峽谷
,浪濤翻卷
,奔騰咆哮。峽口有夔門
,人們稱“三峽夔門天下雄”
,意思是說
,天下最雄偉的地方莫過于夔門了。
3
、五岳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岳。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于我國明代著名地理學(xué)家
、旅行家和文學(xué)家徐霞客
,他在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nèi)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
。登黃山
,天下無山,觀止矣
!”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岳”。
五岳
,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
,指的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
4
、桂林山水甲天下
,陰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
,是廣西最大空港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fēng)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
。這里的山平地拔起
,千姿百態(tài),漓江的水蜿蜒曲折
,明潔如鏡。
山很多都有洞
,洞幽景奇
,洞中有怪石,鬼斧神工
,琳瑯滿目
,于是就形成了“山清、水秀
、洞奇
、石美”的桂林“四絕”
,因此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陽朔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
,屬桂林市管轄
,縣城距桂林市區(qū)65公里, 陽朔以獨特秀美的山水領(lǐng)天下美居第一
,更有陽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譽(yù)
5
、九寨歸來不進(jìn)溝,九寨歸來不看水
形容九寨溝的水極好,其他地方的水與之相比都相形見絀,看過了九寨溝的水就不想看別的地方的水了
九寨溝有三條溝
,呈Y字型分布
,我們先走的是日則溝,箭竹海是我們看的第一個景點
。箭竹海
,海拔2618米,深6米
,面積17萬平方米
,因為山上長滿箭竹而得名。
雨后的山間水氣彌漫
,山峰在薄紗似的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
。平滑如鏡的水面倒映著群山樹海,透明的海水中
,倒伏的鈣化木上長著一叢叢新生的樹木
,色彩各異的植物在如畫的美景中生生不息。
6
、廬山最美在山南
,山南最美數(shù)三疊
7、江南園林甲天下
,蘇州園林甲江南
8
、九寨歸來不進(jìn)溝,九寨歸來不看水
9
、細(xì)湖景致六座橋
,一枝楊柳一枝桃
10、華山自古一條路
11
、人家半鑿山腰住
,車馬都在屋頂過
12、雁門關(guān)外野人家
,朝穿皮襖午穿紗
13
、四川太陽云南風(fēng),貴州下雨如過冬
14
、孔孟之鄉(xiāng)
,禮儀之邦
地方經(jīng)典諺語歇后語大全,地方經(jīng)典諺語歇后語大全
地方經(jīng)典諺語歇后語大全
1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
2
、四川太陽云南風(fēng),貴州下雨如過冬
。
3
、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無
。
4
、南天春意濃,北國正冰封
。
5
、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6、江南園林甲天下
,蘇州園林甲江南
。
7、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
8、一天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
9、八分半山一分田
,半分水路和莊園
。(江西婺源)
10、泰山天下雄
,華山天下險
,嵩山天下奧, 衡山天下秀
,恒山天下奇
,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
11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12、蘇杭不到枉為人
。
13
、桂林山水甲天下
,陽朔山水甲桂林。
14
、廬山之美在山南
,山南之美數(shù)秀峰。
15
、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劍閣天下險
,三峽天下雄
。
16、五岳歸來不看山
。
17
、華山自古一條路。
18
、內(nèi)地蘇杭
,關(guān)外巴塘。
19
、九寨歸來不進(jìn)溝
,九寨歸來不看水。
20
、金山屋里山
,焦山山里屋。
21
、人家半鑿山腰住
,車馬都在屋頂過。
22
、雁門關(guān)外野人家
,朝穿皮襖午穿紗。
23
、廬山最美在山南
,山南最美數(shù)三疊。
24
、天無三日晴
,地?zé)o三尺平。
25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厙車的羊羔一枝花。
26、吉林有三寶:人參
、貂皮
、烏拉草。
27
、 三山六水一分田
。
28、河跟山走
,城住河流
。
29、七倍長江八倍巢
,只抵洞庭半截腰.
30
、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
31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32
、西湖景致六座橋,一枝楊柳一枝桃
。
33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34、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35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36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37.不到文殊垸,不見黃山面
請幫我個忙,寫出描寫祖國風(fēng)光的諺語.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chuàng)造、廣為口傳
、言簡意賅并較為定型的藝術(shù)語句
,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jīng)驗的規(guī)律性總結(jié)。根據(jù)內(nèi)容
,可以分為三類:
(1)認(rèn)識自然和總結(jié)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諺語:如“長蟲過道
,大雨要到”、“東北有三寶:人參
、貂皮
、烏拉草”。
(2)認(rèn)識社會和總結(jié)社會活動經(jīng)驗的諺語:如“人敬富的
,狗咬破的”
、“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
(3)總結(jié)一般生活經(jīng)驗的諺語:如“寒從腳起
,病從口入”、“早晨起得早
,八十不覺老”
。
中國諺語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
,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練手腳慢
,兩天不練丟一半
,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
◆十年練得好文秀才,十年練不成田秀才
。
◆人在世上練
,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
,勝讀十年書
。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為
。
◆力是壓大的
,膽是嚇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
,三年不做手生
。
◆口說無憑,事實為證
。
◆湖里游著大鯉魚
,不如桌上小鯽魚。
◆口說不如身到
,耳聞不如目睹
。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
◆萬句言語吃不飽
,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
,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
。
◆千學(xué)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
◆久住坡
,不嫌陡。
◆馬看牙板
,人看言行
。
◆不經(jīng)冬寒,不知春暖
。
◆不挑擔(dān)子不知重
,不走長路不知遠(yuǎn)
。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
◆不下水
,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
,一輩子不會撐船
。
◆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
;不生子
,不知父母恩。
◆不摸鍋底手不黑
,不拿油瓶手不膩
。
◆水落現(xiàn)石頭,日久見人心
。
◆打鐵的要自己把鉗
,種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問樵夫
,駛船問艄公
。
◆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
◆頭回上當(dāng)
,二回心亮。
◆發(fā)回水
,積層泥
;經(jīng)一事,長一智
。
◆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
◆老馬識路數(shù)
,老人通世故
。
◆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
◆老牛肉有嚼頭
,老人言有聽頭。
◆老姜辣味大
,老人經(jīng)驗多
。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
◆吃一回虧
,學(xué)一回乖
。
◆當(dāng)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
◆光說不練假把式
,光練不說真把式,連說帶練全把式
。
◆多銼出快鋸
,多做長知識。
◆樹老根多
,人老識多
。
◆砍柴上山,捉鳥上樹
。
◆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
◆砂鍋不搗不漏
,木頭不鑿不通。
◆草遮不住鷹眼
,水遮不住魚眼
。
◆藥農(nóng)進(jìn)山見草藥,獵人進(jìn)山見禽獸
。
◆是蛇一身冷
,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
,會說不一定能干
。
◆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
◆經(jīng)得廣
,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
,鄉(xiāng)間問老農(nóng)
。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
。
。。
太多了
。
。
。省略。
。
。
由來 例:
“蜘蛛掛網(wǎng),久雨必晴”諺語由來
據(jù)觀測
,在我國許多地方
。如見蜘蛛張網(wǎng),陰雨天氣將會轉(zhuǎn)晴
。如見蜘蛛收網(wǎng)
,天氣將轉(zhuǎn)為陰雨。
蜘蛛能預(yù)測天氣
,主要是因蜘蛛對空氣中濕度變化反應(yīng)相當(dāng)靈敏
,在蜘蛛尾部有許多小吐絲器,吐絲器部分既粘又涼
,當(dāng)陰雨天氣來臨時
,由于空氣中濕度大,水汽多
,水汽易在蜘蛛吐絲器部分凝結(jié)成小水珠
,這樣蜘蛛吐絲時感到困難,便停止放絲而收網(wǎng)
。相反
,當(dāng)空氣中濕度變小天氣轉(zhuǎn)好時,蜘蛛吐絲順利
,便張網(wǎng)捕蟲了
。
另據(jù)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頻率的聲音
,當(dāng)天氣轉(zhuǎn)晴時昆蟲易活動
,飛行時發(fā)出的嗡嗡聲,蜘蛛蛛很快就會發(fā)覺
,所以便添絲織網(wǎng)
,準(zhǔn)備捕捉。這正是民間用“蜘蛛掛網(wǎng)
,久雨必晴”諺語來觀測天氣晴雨的道理
。
“早吃生姜晚吃蘿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諺語由來
來自: 長征一號 (蘇州)
有一年
,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
,頭痛,心痛
,肚皮痛
,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
,急得滿朝文武百官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北京城里名醫(yī)車載斗量
,可是對西太后的病癥
,都束手無策。是沒有本領(lǐng)嗎
?不是的
,實在是責(zé)任太大,在用藥上為難了
,輕了不見效
,重了怕萬一失誤,吃罪不起
。所以
,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橫下來了
。
新科狀元是蘇州人
,奏了一本,說蘇州有位祖?zhèn)髅t(yī)叫曹滄洲
,綽號賽華佗,有妙手回春之術(shù)
,將他請來
,或許太后的福體可以轉(zhuǎn)安。
曹滄州像個鄉(xiāng)下佬
,平常不歡喜開口
,走路也是慢吞吞的。這天
,他接到圣旨
,頓時面如土色,抱著一家老小嚎啕大哭
。他認(rèn)定
,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藥的地步,是不會從京城到蘇州來請他的
,治不好西太后
,醫(yī)生要殉葬,自己這條命是有去無回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ブ疾荒苓`拗,曹滄洲只好硬著頭皮動身
。他一到北京剛住下
,就借口路上受了風(fēng)寒
,便臥床不起,其實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
。頭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說
,單是人參一項,日日恨不得泡在參湯里洗浴
。還有燕窩
、銀耳,更是當(dāng)飯吃
。曹滄洲想到
,醫(yī)書上早有記載:“滋補(bǔ)過多,必然食阻中焦
,中焦閉塞
,危在旦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闭页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的膽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
曹滄洲未用上好良藥
,單開了一味草頭藥,只寫了五個大字:蘿卜籽三錢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吹帽娪t(yī)當(dāng)場發(fā)呆,個個舌頭伸多長的
,認(rèn)為這個鄉(xiāng)下郎中是進(jìn)京來送死了
。他們都懂藥性,蘿卜籽是括油的
,西太后一向要滋補(bǔ)身體
,這藥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滄洲親手撮藥
,親手煎藥
,親手送藥到西太后的臥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
,這才回到住所休息
。
西太后飲了三錢蘿卜籽的藥湯,當(dāng)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來了
。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謝神醫(yī)曹滄洲
,見面后恩賜曹滄洲九品頂戴,還要他騎馬巡游京城
,曹滄洲得了皇封
,回鄉(xiāng)時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經(jīng)替他造好了三進(jìn)房子
。從此后
,他在家專門為地方上鄉(xiāng)親看病,不但施診
,還要送藥
。逢人就勸人多吃蘿卜,日子久了
,蘇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蘿卜
,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諺語了。
還有
,諺語為人們對生產(chǎn),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經(jīng)驗進(jìn)行描述的簡練語言
,這個就是它的來源。
。
回答者:三葉す草草 - 試用期 一級 9-5 19:01
評價已經(jīng)被關(guān)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0% (0) 不好
100% (1)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好呀
評論者: qzgb叉燒包 - 助理 二級
好呀
評論者: 415978287 - 試用期 一級
好呀
評論者: 415978287 - 試用期 一級
更多>>
其他回答共 2 條
俗語
,也稱常言,俗話
,這三者應(yīng)該是同義詞
。俗語一詞,已經(jīng)普遍用作語言學(xué)的術(shù)語
;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
;俗話一詞
,則有口語的氣息。
有的文章中偶爾也把俗語稱作成語
。俗語和成語都是漢語中的約定俗成的語言形式
,二者關(guān)系密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凹s定俗成”這一成語
,就包含著俗、成二字
。但從學(xué)習(xí)的角度來看
,它們還是各有特點的。試比較下列例句:
甲、大魚吃小魚
,小魚吃蝦米
乙
、弱肉強(qiáng)食
甲、多年的老歪樹
,直不起來了
乙
、積重難返
甲、后長的牛角
,比先長的耳朵長
乙
、后來居上
甲、撿了芝麻
,丟掉西瓜
乙
、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
;我過我的獨木橋
乙
、分道揚鑣
甲、前怕狼
,后怕虎
乙
、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鍋問到底
乙
、刨根問底
甲
、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
乙
、一見鍾情
以上各組例句
,甲、乙意思相同
,甲為俗語
,乙為成語。俗語以形象為主體
;成語以精練為特色
。俗語多為完整的句子,長短不一
,運用時可以變通
;成語多為四個字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形式整齊
。俗語流行于人民群眾的口頭上
,文字上保持著通俗的特點;成語多用作書面語
,文字上趨向典雅
。從這一比較中,可以從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語是以形象為主體的通俗的口語,它的結(jié)構(gòu)形式相對穩(wěn)定
,而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靈活變通
。
這是俗語的主要內(nèi)涵,就外延來說
,它跟成語難免有交錯的情況
。俗語雖然以形象為主體,但也不排除精練
;成語雖然以精練為特色
,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語雖然絕大多數(shù)是四字結(jié)構(gòu)
,但也有一些是由四個以上的字組成的
;俗語句式雖然長短不齊,但也有少量是由四個字組成的
。俗語雖然多為口語
,但已廣泛進(jìn)入文學(xué)作品,甚至哲學(xué)
、科技圖書中也經(jīng)常用到
;而隨著人們教育水準(zhǔn)的提高,成語在口語中也經(jīng)常使用
。這樣
,俗語跟成語,就可能互相滲透
,存在著交錯現(xiàn)象
。如:
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形象
,八個字
,成語→俗語)
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形象
,八個字
,成語→俗語)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
,俗語→成語)
④習(xí)慣成自然(精練,五字
,俗語→成語)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
,精練,七字
,俗語← →成語)
俗語是口語型的
,成語是書面語型的。這些語例,兼有俗語和成語的某些特點
,看來俗語辭典
、成語辭典都可以收錄,好在這種情況并不算多
。
俗語和成語
,有時候也可能互相轉(zhuǎn)化,并同時存在
。例如:
①板凳沒焐熱←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兒← →投鼠忌器
③火燒眉毛顧眼前← →燃眉之急
④雞蛋碰石頭← →以卵擊石
⑤雞飛蛋打一場空← →雞飛蛋打
⑥拉完磨殺驢← →卸磨殺驢
⑦魯班門前弄大斧← →班門弄斧
⑧沒喝過墨水← →胸?zé)o點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飯← →因噎廢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藥← →對癥下藥
①①一網(wǎng)打盡滿河魚← → 一網(wǎng)打盡
俗語語句結(jié)構(gòu)如果趨向整齊
,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成語;成語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
,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俗語
。俗語轉(zhuǎn)化為成語,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
;成語轉(zhuǎn)化為俗語
,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補(bǔ)充
,往往轉(zhuǎn)化為歇后語
。(參見下文歇后語)俗語與成語,二者既有聯(lián)系
,又有區(qū)別
。俗語有俗語的優(yōu)點;成語有成語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