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沒幾天叫頭
秋后的知了相關歇后語
導語:一年有四季,四季氣候景色,皆有不同。以下是我為大家的關于四季的歇后語摘選,歡迎借鑒!
1、冬天不戴帽子 —— 動(凍)腦筋
2、冬天吃梅子 —— 寒酸
3、冬天吃葡萄 —— 寒酸
4、冬天穿汗衫 —— 冷暖自己知
5、冬天的大蔥 —— 皮干葉爛心不死
6、冬天的爐子 —— 閑不著
7、冬天的螞蟻 —— 不露頭
8、冬天的蟒蛇 —— 有氣無力
9、冬天的暖水瓶 —— 外冷內熱
10、冬天的螃蟹 —— 橫行不了幾時
11、冬天的青蛙 —— 躲起來啦
12、冬天的扇子 —— 沒用處;盡受冷落
13、冬天的旋風 —— 成不了氣候
14、冬天的竹筍 —— 出不了頭
15、冬天販冰棒 —— 不懂買賣經;不識時務
16、冬天進豆腐房 —— 好大的氣
17、冬天買扇子 —— 備用
18、冬天賣醋 —— 寒酸
19、冬天賣涼粉 —— 不識時務
20、春蠶到死 —— 懷著絲
21、春茶尖兒 —— 又鮮又嫩
22、春江水暖 —— 鴨先知
23、春苗得雨 —— 正逢時
24、春筍破土 —— 節(jié)節(jié)高;天天向上
25、春天的草芽 —— 自發(fā)
26、春天的柳樹枝 —— 落地生根
27、春天的`蜜蜂 —— 閑不住
28、春天的石榴花 —— 心紅
29、春天的楊柳 —— 分外親(青)
30、春天的竹筍 —— 節(jié)節(jié)向上;無依
31、夏天的烘籠 —— 沒用處;掛起來了
32、夏天的火爐 —— 挨不得
33、夏天的扇子 —— 人人歡喜;個個喜愛
34、夏天的襪子 —— 可有可無
35、夏天的螢火蟲 —— 若明若暗
36、秋后的芭蕉 —— 一串一串的
37、秋后的蛤蟆 —— 沒幾天叫頭
38、秋后的核桃 —— 滿人(仁)
39、秋后的黃蜂 —— 欲兇無力
40、秋后的螞蚱 —— 沒幾天蹦頭;蹦達不了幾日
41、秋后的南瓜 —— 皮老心不老
42、秋后的扇子 —— 沒人過問
43、秋后的蚊子 —— 嗡嗡不了幾天;銷聲匿跡
44、秋后的知了 —— 沒幾天叫頭
45、秋后望田頭 —— 找茬兒
46、秋天剝黃麻 —— 扯皮
47、秋天的高梁 —— 紅到頂了
48、秋天的螞蚱 —— 難長久
49、秋天的木棉花 —— 老來紅
50、秋天的柿子 —— 自來紅
按老方子吃藥歇后語的答案
按老方子吃藥 ——還是老一套
按老方子吃藥歇后語的答案拓展一
元宵掉進肉鍋里 —— 說他混蛋,他還心里甜
盼望月亮從西出 —— 沒指望
茶壺里下元宵 —— 只進不出
月亮壩里擲色子 —— 觀點模糊
月亮地里曬谷子 —— 陰干;將就天
三十年的舊棉絮 —— 老套子
對著月亮攀談 —— 空話連篇
大年初一翻皇歷 —— 頭一回;頭一遭
按老方子吃藥歇后語的答案拓展二
秋后的南瓜 —— 皮老心不老
冬天火爐夏天扇 —— 個個喜愛
藥王爺的匾 —— 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冬天不戴帽子 —— 動腦筋
冬天販冰棒 —— 不懂買賣經;不識時務
早春的桃花 —— 紅不久
冬天吃梅子 —— 寒酸
冬水田里種麥子 —— 怪哉
按老方子吃藥歇后語的答案拓展三
春天的楊柳 —— 分外親
秋后的知了 —— 沒幾天叫頭
籠里的斑鳩 —— 不知春秋
春茶尖兒 —— 又鮮又嫩
秋后的核桃 —— 滿人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爐 —— 沒人愛
冬天的螞蟻 —— 不露頭
開春的兔子 —— 成群結伙
按老方子吃藥歇后語的答案拓展四
冬天賣醋 —— 寒酸
臨嫁的姑娘 —— 滿面春風;春風滿面
冬天的螃蟹 —— 橫行不了幾時
冬天搖蒲扇 —— 不知春秋
春江水暖 —— 鴨先知
冬天的竹筍 —— 出不了頭
夏天的烘籠 —— 沒用處;掛起來了
夏天的扇子 —— 人人歡喜;個個喜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34966.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秋后的黃蜂
下一篇: 秋后望田頭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