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被冷的嘴一哆嗦,說成了:那你把我當大衣穿著吧
。他笑了:你那么小我穿上就跟個馬甲一樣
,不頂事。是啊
,馬老師人高馬大
,我單薄瘦小,差著幾個號
。我也笑了
,笑出了聲,這一笑就覺得心里暖暖的
,跟燃著一個小火苗
。
當太陽剛從地平線上露出了一點眉毛,當第一縷陽光像追光緊貼著地平線遠遠打過來時
,我被這追光照耀下的畫面震撼了
。因為急行軍時哈出的熱氣在眉毛、帽子上凝成的水珠此時全部結成了冰花冰凌
,一個個潛狀著的官兵冰凋樣與身下的雪身下的山身下的祖國大地融為了一體
,仿佛他們就是那山的一部分
,巋然不動難以撼動。
馬老師忙活著
,特寫
、長鏡頭、大場境
,我的眼里只有馬老師
,他的創(chuàng)意他的堅守讓我五體投地。其實我當時被凍得與身下的雪身下的山沾在了一起
,想爬都爬不起來
,只能五體投地等待救援了。
拉練結束后
,馬老師拍的片子好像上了新聞聯(lián)播
,是這個團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我寫了一篇特寫《今年的拉練格外不一般》
,百分之八十的墨都潑在了馬老師身上
。馬老師看了我的草稿,很認真地批評我:搞新聞
,鏡頭要始終對著基層
、聚焦官兵。馬老師是老師級的
,我是小學生
,我啞門無言,只能抓耳撓腮另找新聞點
。
我記得
,春節(jié)前,馬老師向團領導請纓
,為春節(jié)排一臺晚會
,活躍一下節(jié)日生活。我們兩個都是俱樂部出身
,搞晚會可以說是專業(yè)對口
,輕車熟路。
說干就干
。先確定要唱的歌
,再確定要演的相聲小品,同時集思廣義從連隊挖掘各種人才
,會唱的能跳的
,會打竹板耍嘴皮的,能拉會彈的
。沒本子
,馬老師開著夜車自己動手寫
,而且還生動感人貼切。什么叫多才多藝
,馬老師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沒那次一同代職、不這么形影不離地在一起工作生活
,我對馬老師的了解更多的可能是停留在他的名字:馬夫這兩個字上
。
我也是俱樂部主任出身,他怎么就比我會那么多強那么多呢
?不比不知道
,如果拉出去一蹓,他就是一匹神駿的馬
,我連個小毛驢都算不上。
記得晚會上
,馬老師還唱了兩首歌
,好像是《信天游》和《黃土高坡》,還是破鑼嗓子
,沙塵暴吹破的那種
,高亢沙啞撕心裂肺,官兵們使勁地拍巴掌學著他的破鑼嗓子喊:再來一個
,再來一個
。嘴差點都裂出了血口子,那高興的勁與春節(jié)特合韻合拍
。
期間
,我們也有閑的時候。閑時只干一件事:下軍棋
。明著下暗著下拿在手里瞎碰著下
,結果始終只有一個:他贏我輸,連意外都沒有
。我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覺著我也不笨,就比如一個工兵
,挖了兩個月怎么也該挖著一個雷
,可事實是,我這個工兵每次碰到的都是一個小排長或連長
,從無例外
。我很無奈,馬老師鼻子超天
。此后的年月中
,我們一同下部隊
,我一說下一把,他立馬就會從行李中拿出軍棋來:怎么下
,你定
。每次都這樣開頭,下過N多次
,我依然沒有例外地輸
。后來我找出了原因:軍棋是他的,跟他姓馬
,我豈能不輸乎
。
代職結束時,因我們的貢獻巨大:馬老師的片子上了央視上了新聞聯(lián)播創(chuàng)了記錄
,我60天發(fā)了68篇各類稿件
,幫團里摘掉戴了很多年的落后帽子,團里要給我們記功
。馬老師開口了:獎勵多給戰(zhàn)士們
,一個功對一個戰(zhàn)士將來的發(fā)展很重要,給他們吧
。
我在前線打仗時已把兩個三等功讓給了我的兵
,我也想檔案里裝立個功表,給自己將來的發(fā)展加個支撐
。我功勞沒馬老師大
,他不要,我豈能貪功
。
三
不知什么原因
,在軍區(qū)機關干的風生水起的馬老師有天突然告訴我:我調回陜西省軍區(qū)工作了,有時間到西安來找我下棋
。我驚得大張著嘴
,還沒等我回過神,他已走出了我的視線
。不久
,我也從軍區(qū)黨史軍史編研室調到《西北民兵》雜志社當編劇,我們成了一個系統(tǒng)
,而且我還是他的上級機關
。因著采訪抓訂刊參加活動會議等,那些年到西安去的機會非常多
,每到西安我必去馬老師辦公室坐坐聊聊
,聊天聊地就是不喝酒,馬老師滴酒不沾
,他好像對酒過敏
,沾沾唇臉就一下紅到了耳根
,樣子極像剛跟什么人大吵了一架,臉紅脖子粗
,有點恐怖
。所以每次于他見面,什么都談
,就是不談酒不喝酒不下軍棋
。
那時,他不但搞攝像
,還搞攝影
,忙的像只有開沒有關的機器,每次見他
,他不是編片子
,就是選照片沖洗照片,忙的說不上幾句話
。我說:我現在是編輯
,你的稿子除了給中央臺、中央報刊外
,也給我們一二,順便一下
,一稿多發(fā)的那種也行
,支持一下我的工作,給我們雜志添點彩
。
他還真給我們雜志添了不少彩
。不停地發(fā)我一些女民兵女預備役戰(zhàn)士照片過來,還特意注明:封面照片
。他替我把編輯的活都干了
。我打電話問他:你難道只認識女同志嗎你眼里難道只有女同志嗎?他哈哈哈一陣大笑
,如一個破鑼一頓猛敲:你不是讓給你的雜志添點彩嗎
?咱們民兵預備役部隊是不是男同志特別多女同志特別少,發(fā)個美女是不是爭著搶著看的人就多
,你雜志的發(fā)行量是不是就上去了
。
理聽著是歪歪理,可發(fā)了他拍的封面
,總有熱情熱心的讀者打電話郵寄雜志
。記得有一年,十二期雜志發(fā)了十個女民兵
,有一領導開我玩笑:小袁
,我看把《西北民兵》改成《西北女民兵》更合適些
。我回道:報告首長,我一個都不認識
。完全的驢唇不對馬嘴
。接下來一年,封面沒發(fā)一個女民兵
,不但雜志訂數明顯下滑
,批評過我的那個領導也說:你們的雜志太單調,缺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