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翻上倒下
開水鍋里的湯圓相關(guān)歇后語
肉鍋里煮元宵——渾蛋
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塊兒
茶壺里下元宵——只進(jìn)不出(比喻非常吝嗇,只許別人給他東西,他的東西從不外給。)
茶壺里煮元宵——滿腹心事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tuán)
元宵掉進(jìn)鍋里——說你是混蛋你心里更覺甜
拓展資料: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 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shí)“元宵”價(jià)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shí)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p>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自制元宵(今有專業(yè)戶專賣)。 元宵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炙人口的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 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時(shí)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xiàng)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jié)日食品。
到了宋朝 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jié)食,上元油錘”。油錘的制法,據(jù)《?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唐朝的元宵節(jié)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xí)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yīng)節(jié)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
呂原明的《歲時(shí)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jié)食也”。到南宋時(shí),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xiàn),這應(yīng)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制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yuǎn)則是當(dāng)時(shí)北京城內(nèi)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遠(yuǎn)近馳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云:“桂花香餡襄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fēng)里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制作日見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 高梁面、黃米面和苞榖面。餡料的內(nèi)容更是甜咸葷素、應(yīng)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tuán)。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shí)皆備的點(diǎn)心小吃,隨時(shí)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歇后語也叫俏皮話,可以看成是一種漢語的文字游戲。歇后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后語四種。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xué)歇后語,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小學(xué)歇后語篇1
1、晚點(diǎn)的火車——趕得上
2、苦豆子煮黃連——一個(gè)更比一個(gè)苦
3、扯鈴扯到半空中——空想(響)
4、挨了棒的狗——垂頭喪氣
5、諸葛亮彈琴——計(jì)上心來
6、里弄里扛竹竿——直來直去
7、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8、貓哭耗子——假慈悲
9、黃蓮樹下彈琵琶——苦中作樂
10、阿斗式的人物——沒能耐
11、傾巢的黃蜂———轟而散
12、地下流出來的水——來路不明
13、出爐的鐵水——沾不得
14、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15、江河里長大水——泥沙俱下
16、張飛穿針——粗中有細(xì)
17、電風(fēng)扇的腦袋——專吹冷風(fēng)
18、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9、柳樹開花——無結(jié)果;不結(jié)果
20、皮匠不帶錐子——真好
21、老太太吃湯圓——囫圇吞
22、開水鍋里揭奶皮——白費(fèi)功夫;白費(fèi)勁;萬萬辦不到
23、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誰
24、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25、強(qiáng)拉秀才成親——難為圣人
26、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27、孔雀的尾巴——翹得太高了
28、坐壇子上放屁——想不通
29、猴子拉弓——不是樣子
30、跳上舞臺湊熱鬧——逢場作戲
31、見了駱駝?wù)f馬腫——少見多怪
32、百靈鳥遇上鸚鵡——會唱的碰上會說的
33、啞巴祭祖先——多磕頭,少說話
34、冷水沏茶——等著吧;慢慢來;無味
35、大街上刷剃頭刀子——這算哪出戲
小學(xué)歇后語篇2
1、麻線穿針眼——過得去就行
2、何仙姑要下凡——六神無主
3、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4、窮人告狀——輸定了
5、拔節(jié)的高梁——節(jié)節(jié)高;節(jié)節(jié)上升
6、老太太吃湯圓——囫圇吞棗
7、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8、餃子皮太薄——難免要露餡
9、姊妹找婆家——各得其所
10、把鼻涕往臉上抹——自找難看
11、出土的甘蔗——節(jié)節(jié)甜
12、老虎——摸不得
13、滴水崖上滴水——沒完沒了
14、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紅;老來紅
15、暗中使絆子——蔫兒壞
16、碰倒油瓶不扶——懶到家了
17、跋子趕馬——望塵莫及
18、八字不見一撇——沒眉目;差得遠(yuǎn);差遠(yuǎn)了
19、從石頭里擠水——辦不到
20、心里塞團(tuán)麻——亂糟糟;千頭萬緒
21、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22、七尺漢子六尺門——不得不低頭
23、高梁稈上點(diǎn)火——一順桿兒往上爬
24、海水煮黃連——苦上加苦
25、苦水里面泡苦瓜——苦慣了(比喻已習(xí)慣子困苦的生活)
26、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27、晴天盼下雨——沒指望
28、常勝將軍出征——所向無故
29、柳樹開花——無結(jié)果;不結(jié)果
30、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小學(xué)歇后語篇3
1、張飛使計(jì)謀——粗中有細(xì)
2、露水泡茶——得之不易;難得
3、吹糖人的改行——不想做人
4、苦水里泡苦瓜——苦慣了
5、提著馬燈下礦井——步步深入
6、脫了毛的刷子——有板眼;有板有眼
7、涼水泡豌豆——冷處理
8、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鳴驚人
9、穿鞋沒底——腳踏實(shí)地
10、周瑜打黃蓋——一個(gè)愿打,一個(gè)愿挨
11、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12、挨刀的鴨子——亂竄
13、三十六計(jì)——走為上計(jì)
14、牛郎約織女——后會有期
15、流水灘頭——有余(魚)
16、蜻蜒撞著蜂蛛網(wǎng)——有翅難飛
17、阿婆留胡子——反常
18、程咬金的斧頭——就這三下子
19、豆腐店開在河邊上——水里來,水里去
20、貓哭耗子——假慈悲
21、廁所里灑香水——香臭難分
22、孫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23、猴子照鏡——得意忘形
24、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25、大姑娘拜天地——頭一回;頭一遭
26、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謀生法
27、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誰
28、船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29、搭起戲臺賣螃蟹——貨色不多,架勢不大
30、鐵拐李的葫蘆——不知賣什么藥
31、糞缸蓋上下棋——臭趣相投
32、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禮薄情意重;物輕人意重
33、瘋狗咬人——叼著不放
34、打蛇七寸——找要害
35、花鋪里的水——滾開
小學(xué)歇后語大全及答案簡單相關(guān)文章:
★小學(xué)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小學(xué)生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小學(xué)的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小學(xué)生簡單歇后語大全
★關(guān)于小學(xué)生歇后語大全及答案集錦
★小學(xué)生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小學(xué)生常用歇后語大全
★小學(xué)生簡單常用歇后語大全
★100則關(guān)于小學(xué)生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小學(xué)歇后語大全及答案(2)
一、下餃子的水——滾開
二、手心里燒餅——托熱
三、餃子爛了邊——露餡
四、吊爐烤燒餅——來回翻
五、打豆腐墊腳——靠不住
六、捏緊的餃子——不露餡
七、池中撈藕——拖泥帶水
八、泥地上摔豆腐——稀爛
九、煨罐煮豆腐——大撲騰
十、煮壞的餃子——露餡了
十一、瓢盛餃子——連湯帶水
十二、空心湯圓——有名無實(shí)
十三、豆腐做的——沒有骨頭
十四、豆腐渣捏的——不經(jīng)打
十五、餃子露餡——傷了面皮
十六、倒瓤的冬瓜——肚子壞水
十七、做燒餅賣湯圓——多面手
十八、冷水下湯圓——不起泡兒
十九、廚房里的火筒——兩頭空
二十、拾下麥子賣燒餅——干賺
二十一、池塘里的藕——心眼兒多
二十二、炭黑做湯圓——漆黑一團(tuán)
二十三、煤火臺上燒餃子——燒包
二十四、豬血拌豆腐——有紅有白
二十五、碓臼里攤煎餅——心底厚
二十六、茶壺煮餃子——心中有數(shù)
二十七、鈍刀子切豬蹄——不斷筋
二十八、面糊鍋下餃子——濃湯煨
二十九、馬尾拴水豆腐——不能提
三十、雞爪燴豆腐——油水不大
三十一、做燒餅的賣湯圓——多面手
三十二、賣燒餅的叫門——送貨來啦
三十三、賣肉的切豆腐——不在話下
三十四、小瓷碗里數(shù)湯圓——明擺著
三十五、拾下麥子在賣燒餅——干賺
三十六、拾著麥子打燒餅賣——凈賺
三十七、搟面杖鉆石頭——紋絲不動
三十八、朝廷吃煎餅——均(君)攤
三十九、油氽臭豆腐干——外香里臭
四十、煎餅賣不完——貪多;攤多
四十一、米線上拴餃子——極不牢靠
四十二、粉房豆腐房——各管另一行
四十三、苞谷糝里下湯圓——糊涂蛋
四十四、鐵匠鋪賣豆腐——軟硬兼施
四十五、面糊鍋里煮湯圓——糊涂蛋
四十六、黃豆煮豆腐——都是自己人
四十七、二月二吃煎餅——閑磨;咸饃
四十八、二月二的煎餅——攤了;癱了
四十九、初一吃十五的飯——前吃后空
五十、賣煎餅果子的摔跤——亂套了
五十一、吊在灰窩里的豆腐——?jiǎng)硬坏?br>
五十二、岳老爺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五十三、撩不出的餿豆腐——不受抬舉
五十四、豬肉鍋里撈豆腐——黑白分明
五十五、老太婆啃豬蹄子——扯皮頓筋
五十六、肉鍋里煮湯圓——葷(昏)蛋
五十七、見了麥苗叫韭菜——五谷不分
五十八、豆芽子包餃子——內(nèi)里有彎子
五十九、一斤肉包個(gè)餃子——好大的面皮
六十、吃餃子不吃餡——調(diào)皮(挑皮)
六十一、大姆手指卷煎餅——自己吃自己
六十二、秦椒炒豆腐——外面辣,里面軟
六十三、冬瓜皮做帽子——滑頭;滑頭滑腦
六十四、套著大車賣煎餅——貪(攤)得多
六十五、水壺里下餃子——肚里有倒不出來
六十六、豆芽熬豆腐——一姓各戶;同根生
六十七、一口吃了十二個(gè)餃子——好大的胃口
六十八、賣煎餅地說夢話——攤多了;貪多了
六十九、水豆腐掉到灰里——吹不得,拍不得
七十、湯圓掉煤堆——黑白不分;混淆黑白
七十一、滾水煮餃子——你不靠我,我不靠你
七十二、豆腐得嘞灰里兩——吹沒吹,打沒打
七十三、豆腐拌青蔥——一清二白;一青二白
七十四、一個(gè)燒餅平半分——不偏不倚;不偏不向
七十五、大拇手指卷煎餅——自己吃自己;自吃自
七十六、武大郎賣煎餅——人軟貨不硬;人慫貨軟
七十七、豆腐落到灰炭里——吹不能吹,打不能打
七十八、豆腐跌到灰渣坡——吹吹不得,打打不得
七十九、掏干油罐子煎豆腐——不惜代價(jià);下盡本錢
八十、一口一個(gè)餃子——囫圇吞;囫圇吞棗;囫圇吞
八十一、馬尾拴餃子——露餡兒;露餡;一提就露餡兒
八十二、毛豆子燒豆腐——都是自己人,都是同一塊地生的;
八十三、快刀切豆腐——迎刃而解;干脆利索;兩面光;兩不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13857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開水灌鼠洞
下一篇: 開水鍋里揭奶皮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shí)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fēng)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yuǎn)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dú)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fēng)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