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揚(yáng)長(場)而去
莊稼老漢背木掀相關(guān)歇后語大全
莊稼人走親戚 ? 實來實去
莊稼人種五谷 ? 土生土長
莊稼人種豆子 ? 步步有點
莊稼老看告示 ? 一篇大道理
莊稼老不識桂圓 ? 外行(黃)
莊稼漢爬梯田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鹽咸地的莊稼 ? 死不死,活不活;要死不活;奄奄一息;稀稀拉拉
鴨棚老漢睡懶覺 ? 不簡單(撿蛋)
鴨棚的老漢睡懶覺 ? 不簡(揀)單(蛋)
溫室里種莊稼 ? 旱澇保收
田里的莊稼 ? 土生土長
收了莊稼到田間 ? 找茬兒
收割了的莊稼地 ? 一溜凈光
拾糞老漢起五更 ? 找死(屎);尋死(屎)
三伏天的莊稼 ? 一天變個樣
七十老漢坐搖籃 ? 老天真
七十老漢演花旦 ? 別出心裁
螞蚱看莊稼 ? 越看越光
老鼠拉木掀 ? 大頭在后面
老漢啃甘蔗 ? 咬牙切齒
歇后語 1.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2. 八仙過?!黠@神通 3. 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4. 窗戶口吹喇叭——名聲在外 5. 雨打黃梅頭——倒霉 6. 半兩棉花——免談 7.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 8. 馬店買豬——沒那事 9.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 10.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 11.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 12. 反穿皮襖——裝佯 13.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 14. 外甥打燈籠——照舊 15.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16.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17. 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18. 從門縫里看大街——把人看扁了 19. 坐井觀天——一孔之見 20. 燈盞無油——空費心 21. 沒有廟會了——莫急 22. 老漢背石頭——越多越好 23.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24.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25. 仙女散花——天花亂墜 26.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7. 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諺語 1.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tuán)圓。 2. 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 3. 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zhuǎn)寒。 4.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5. 人心齊,泰山移。 6. 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 7. 樹多成林不怕風(fēng),線多搓繩挑千斤。 8.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滿園春。 9. 花要葉扶,人要人幫, 10.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11. 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fā)芽。 12. 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13.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諺語大全天氣諺語季節(jié)諺語英語諺語生活諺語養(yǎng)生諺語14. 繩在細(xì)處斷,冰在薄處裂。 15. 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 16. 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 17.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18. 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fēng)。 19.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舊晴。 20.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陽紅。 21.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jīng)]腰。 22. 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 23.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 24.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25.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26. 雞遲宿,鴨歡叫,風(fēng)雨不久到。 27.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28. 春霧雨,夏霧日,秋霧涼,冬霧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27949.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莊稼老不識桂圓歇后語
下一篇: 莊稼漢爬梯田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fēng)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yuǎn)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fēng)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