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來土堰 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 兵來將迎
,水來土堰 冰清水冷 杯水車薪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杯水粒粟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杯水輿薪 背水一戰(zhàn) 杯水之敬 杯水之謝 不通水火 不習(xí)水土 不習(xí)水土 抽刀斷水 餐風(fēng)宿水 春風(fēng)沂水 乘高決水 盛水不漏 尺山寸水 出水芙蓉 重山復(fù)水 趁水和泥 車水馬龍 出山泉水 乘順?biāo)?殘山剩水 楚水吳山 啜菽飲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裁云剪水 撮鹽入水 吹皺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羼 滴水不漏 點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成河 大水沖了龍王廟 滴水穿石 斗水活鱗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滴水難消 登山涉水 帶水拖泥 斗升之水 簟紋如水 大禹治水 風(fēng)門水口 風(fēng)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范水模山 覆水難收 飯蔬飲水 風(fēng)行水上 滾瓜流水 高山流水 觀山玩水 歸之若水 黃塵清水 涸鮒得水 火耕水耨 火耕水種 黃河水清 火熱水深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犯井水 海水不可斗量 洪水橫流 畫水鏤冰 混水撈魚 洪水猛獸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海水難量 海水群飛 海水桑田 黃湯淡水 黃湯辣水 河同水密 涸魚得水 交淡若水 鏡花水月 兼葭秋水 蛟龍得水 蛟龍戲水 救民水火 救民于水火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杯水車薪 背水一戰(zhàn) 冰寒于水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不服水土 不通水火 殘山剩水 車水馬龍 臣心如水 尺水丈波 抽刀斷水 出山泉水 出水芙蓉 吹皺一池春水 春風(fēng)沂水 啜菽飲水 打落水狗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簟紋如水 斗升之水 反水不收 風(fēng)起水涌 風(fēng)行水上 芙蓉出水 覆水難收 高山流水 海水群飛 河水不洗船 洪水橫流 洪水猛獸 黃河水清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火耕水耨 積水成淵 積土為山
,積水為海 交淡若水 蛟龍得水 近水樓臺 近水樓臺先得月 井水不犯河水 鏡花水月 救民于水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廉泉讓水 流年似水 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 流水朝宗 流水落花 流水桃花 流水無情 綠水青山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木本水源 逆水行舟 牛不喝水強按頭 萍水相逢 潑冷水 千山萬水 青山綠水 清塵濁水 清湯寡水 蜻蜓點水 情深潭水 窮山惡水 秋水伊人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如魚得水 弱水之隔 撒水拿魚 山長水遠 山高水長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窮水盡 山水相連 剩水殘山 十日一水
,五日一石 菽水承歡 雙瞳剪水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底撈針 水過鴨背 水火兵蟲 水火不相容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晶燈籠 水盡鵝飛 水可載舟
,亦可覆舟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水來土掩 水陸畢陳 水落歸槽 水落石出 水米無交 水磨工夫 水木清華 水清無魚 水乳交融 水軟山溫 水色山光 水深火熱 水天一色 水土不服 水泄不通 水性楊花 水秀山明 水漲船高 水中撈月 水至清則無魚 順?biāo)饲?順?biāo)浦?似水流年 湯里來
,水里去 桃花潭水 拖泥帶水 拖人下水 萬水千山 望穿秋水 問諸水濱 污泥濁水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細水長流 行云流水 懸河瀉水 樂山樂水 一敗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清如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帶水 以石投水 以水濟水 以水救水 以水投水 飲水啜菽 飲水曲肱 飲水思源 盈盈一水 游山玩水 盂方水方 魚大水小 源頭活水 遠水不解近渴 遠水不救近火 置水之情 竹籃打水 走花溜水成語:水深火熱
,水火不容,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水到渠成 俗語: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
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飲
。 近水樓臺先得月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詩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
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歇后語
腰里別鋼筋 —— 腰桿子硬
敲下去的釘子 —— 定了
有馬不騎
,有車不坐 —— 練腿勁
蜜餞石頭子兒 —— 吃不消;好吃難消化
豬圈里的黃牛 —— 高人一頭
拉胡子過河 —— 謙虛
豆腐架子 —— 碰不得
;不牢
黑瞎子吃人參 —— 不知貴賤
船底澆花 —— 多此一舉
帶刺的鐵絲 —— 難纏
生氣踢石頭 —— 吃虧是自己;自己吃虧賣油的梆子 —— 挨敲打的貨
一家十五口 —— 七嘴八舌
閻王爺死了 —— 鬼哭神嚎
打獵人瞄準(zhǔn) —— 睜只眼
,閉只眼
與包公有關(guān)的歇后語
關(guān)于包公的歇后語:
包拯作風(fēng)——敢做敢當(dāng)
包拯斬包勉——正人先正己
包拯鍘陳世美——公事公辦
包拯的告示——開誠布公
包拯辦案——鐵面無私
包拯升堂——盡管直說
包拯的尚方寶劍——先斬后奏
包拯升堂——前呼后擁;一呼百應(yīng)
包拯放糧——為窮人著想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
,北宋官員
,以清廉公正聞名于世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進士
。累遷監(jiān)察御史
,建議練兵選將
、充實邊備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
、陜西、河北路轉(zhuǎn)運使
。入朝擔(dān)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zhǔn)許解鹽通商買賣
。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quán)幸大臣
。授龍圖閣直學(xué)士
、河北都轉(zhuǎn)運使
,移知瀛、揚諸州
,再召入朝
,歷權(quán)知開封府
、權(quán)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嘉裕六年(1061)
,任樞密副使
。
曾任天章閣待制
,人稱“包待制”
,后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故后人亦稱“包龍圖”
,卒贈禮部尚書
,謚孝肅
。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其廉潔公正
、不攀附權(quán)貴
,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
,認(rèn)為他是文曲星轉(zhuǎn)世,死后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
。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黑炭”。
軼事典故:
清正廉明
包拯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
、知端州(相當(dāng)于今天的廣東肇慶市)時
。當(dāng)時端州特產(chǎn)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
,當(dāng)?shù)孛磕晗虺⑦M貢
。凡在這里做“一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guī)定的數(shù)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shù)額以賄賂朝廷權(quán)貴
,所謂“打點”中央的關(guān)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fù)擔(dān)
。個性官員包拯一上任就高調(diào)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guī)則,下令只能按規(guī)定數(shù)量生產(chǎn)端硯
,州縣官員一律不準(zhǔn)私自加碼,違者重罰
。并且表態(tài)
,自己作為“一把手”
,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dāng)?shù)叵破疖幦淮蟛ā?年后
,包拯任期滿
,被調(diào)至中央任職
,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栋珨S硯》的故事就是以這個藍本創(chuàng)作的
。
他彈劾陳州京西路轉(zhuǎn)運司
,揭露其歪曲政策“折變”盤剝?yōu)拿竦淖镄械氖论E
,被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再創(chuàng)作為家喻戶曉的包公戲《陳州放糧》
,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
、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
、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護包公
、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zāi)等等
,演義了一個青天大老爺為民除害、不畏強權(quán)且驚心動魄
、扣人心弦的故事
。
歇后語包公斷案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包拯是北宋人
,28歲考取進士,步入仕途
。曾當(dāng)過知縣
、州官
、府尹
,出使過契丹
,還在財政、監(jiān)察部門擔(dān)任要職
,官至宰輔
。包拯為官大公無私
,清正廉明
,斷案如神
,體恤民眾
,被人們稱為“包青天”。
包公斷案的故事(一)
包拯早年做天長縣的縣令時
,縣里發(fā)生一個案件,有個農(nóng)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
,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牛躺倒在地上
,嘴里淌著血,掰開牛嘴一看
,原來牛的舌頭被人割掉了
。這個農(nóng)民又氣又心痛
,就趕到縣衙門告狀
,要求包拯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這個無頭案該往哪里去查呢
?包拯想了一下
,就跟告狀的農(nóng)民說:“你先別聲張,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說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鞭r(nóng)民本來舍不得宰耕牛
,按當(dāng)時的法律
,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來
,割掉了舌頭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
;二來,縣官叫他宰牛
,也用不到怕犯法
。那農(nóng)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殺掉了
。第二天
,天長縣衙門里就有人來告發(fā)那農(nóng)民私宰耕牛。包拯問明情況
,立刻沉下臉
,吆喝一聲說:“好大膽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頭
,反倒來告人私宰耕牛?”那個家伙一聽就呆了
,伏在地上直磕頭,老老實實供認(rèn)是他干的
。原來,割牛舌的人跟那個農(nóng)民有冤仇
,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發(fā)牛主人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審案的名聲就傳開了
。
包公斷案的故事(二)
一天王五趕自己的驢去賣炭,他把驢捆在市場門口的樹上
,一會賣完了出來看見驢變的又瘦又小
,就去報了案
,包公想了想說:“把這頭驢關(guān)上3天
,再審,第三天包公說把這頭驢打40打板
,他愛怎么跑就怎么跑!然后派人在后面跟著那頭驢
,果然找到了偷王五驢的壞人!
包公斷案的故事(三)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宋朝時期
,有個男孩幫父親上街叫賣,他累了在一塊石頭上睡著了
,等他醒來
,發(fā)現(xiàn)籃子里的錢被偷了
。包公跑過
此地
,說審這塊石頭,大家都感到好奇
,于是包括偷錢的那個人也趕來看熱鬧。第二天
,包公說讓每個人往裝了水了水桶投下一枚銅錢。當(dāng)一漢子將銅錢投入水中時
,水面泛出一層油膜
,于是下令抓住這人
。包公以聰明和善于觀察
,抓住了賊
。因為包公知道,男孩是賣油條的
,難免沾有油漬
。一旦投入水中
,就會浮現(xiàn)油膜
。
與書有關(guān)歇后語
1. 獨眼龍看書側(cè)目而視
2. 獨眼龍看書斜視
3. 井底下看書學(xué)問不淺
4. 馬背上看書走著瞧
5. 瞎子看書觀點不明
6. 小學(xué)生看書念念不忘
7. 盲人讀書瞎摸
8. 豬八戒讀書竟充識字的
9. 讀書人當(dāng)兵能文能武
10.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dāng)
11. 耗子啃書咬文嚼字
12. 口傳家書言而無信
13. 孔夫子搬家 盡是輸(書)
拓展:關(guān)于名著的歇后語
1.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2. 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
3.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4.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5.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
,敗得慘
6. 周瑜打黃蓋一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7. 徐庶進曹營 一言不發(fā)
8.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9.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10.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11. 許褚斗馬超赤膊上陣
12. 阿斗的江山白送
13. 夏侯敦看春秋 一目了然
14.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15. 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16. 趙子龍戰(zhàn)長板渾身是膽
17.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18.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19.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dāng)
20. 單刀赴宴有膽有魄
21.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22. 司馬炎廢魏主襲用老譜
23. 龐統(tǒng)當(dāng)知縣大材小用
24. 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dān)憂
有關(guān)秀才的歇后語
1. 強拉秀才成親答案:難為圣人
2. 秀才背書答案:出口成章
3. 秀才落陷阱答案:埋沒人才
4. 秀才拿笤帚答案:斯文掃地
5. 秀才念書答案:咬文嚼字
6. 考上秀才盼當(dāng)官答案:欲無止境
7. 考上秀才想當(dāng)官
,登上泰山想升天答案: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8. 兩個秀才當(dāng)文書答案:字字推敲
9. 茅房里題詩答案:臭秀才
10. 秀才揮筆答案:大作文章
11. 秀才看榜答案:又喜又驚
12. 秀才行兇答案:一筆抹殺
13. 秀才遇見兵答案:有理說不清
14. 陰間秀才答案:陰陽怪氣
與水有關(guān)歇后語
水滴石穿——貴在持久
水牛打架——勾心斗角
水往低處流——順其自然
水中撈月——一場空
水牛身上拔根毛——毫不在乎
水溝里放木排——難回頭
水竹涼席——名揚四海
水缸里捉烏龜——手到擒來
水泥地上穿冰鞋——能溜就瘤
水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
水牛吃了螢火蟲——肚里明白
水坑里的癲蛤蟆——叫個不停
水泥柱里的鋼筋——出勁不露面
水中撈月——看得見
,摸不著
水淹龍王廟——一家人不認(rèn)一家人
水面上看人——看倒了
水里加油——漂在上邊
水底撈月
,天上摘星——想得到
,做不到
水缸里的魚——亂碰
水蘿卜敲金鑼——節(jié)節(jié)短
水上浮萍——沒有根的
水煮石頭——難熬
水獺守漁場——越守越光
水牛背樹時——輕而易舉
水牛過小巷——轉(zhuǎn)不過彎來
久旱無雨——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旱天的井——水平低
電線桿子掛暖壺——水平(瓶)高
鐵鍋里的螺獅——水深火熱
洗臉盆里游泳——水平太低
水上葫蘆——沉不了底(比喻總浮在上面
,深入不進去)
水上打一棒——沒有痕跡
水底撈月——白費心機(比喻花費了心思
,毫無效果)
水中投石——試深淺
水蘿卜敲銅鑼——節(jié)節(jié)短(比喻越來越少)
水濕麻繩——一步緊一步(比喻情況越來越緊張)
水晶瓶里裝清水——里外全看透(比喻家里外頭的事都看得清清楚楚)
水進葫蘆——吞吞吐吐
水面上浮秤砣——不可能
水豆腐進灰堆——無法收拾
水上的葫蘆——沒不下去
水上的油花——輕浮
水田里插身——直往后退
水里的葫蘆——兩邊擺
有關(guān)春天農(nóng)業(yè)的諺語,與氣象有關(guān)的歇后語
有關(guān)春天農(nóng)業(yè)的諺語,與氣象有關(guān)的歇后語
1
、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2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內(nèi)謂之早春,若播種莫過早也不過遲
,按季節(jié)行事
。
3
、立春天氣晴
,百事好收成
4
、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
5、春天后母面
6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氣溫低則多雨
,冬天氣溫低雨反而少
7、春雨貴如油
。
8
、立春落雨至清明
9
、立春打雷
,十處豬欄九處空
10、立春日若下雨
,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
。春喜晴不喜雨
,尤忌打雷
。
11、立春打了霜
,當(dāng)春會爛秧
。
12、立春晴一日
,耕田不費力
。
13、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
,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
。春喜晴不喜雨
,尤忌打雷
。
14
、春天深耕一寸土
,秋天多打萬石谷
。
15
、雨水日下雨,預(yù)兆成豐收
16
、春天降霧會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