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古代人不分家,舅舅和外公外婆是一家的,外公外婆年老,走路不便,便由舅舅提著燈籠送到外甥家。而“照舊(舅)”的歇后語就是后人為了表達“按照以前的辦法”,取“舅”的諧音創(chuàng)造的。
???【成語典故】:???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是在愛人的老家過的,意外的在他的老家竟然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不明白的問題。
??? 愛人的老家在陜西咸陽,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一片滄桑古老、有著深厚歷史沉淀的土地,有很多淳樸的傳統(tǒng)風俗和民俗文化都是從這里發(fā)源的且保留至今。比如,每到過年,當舅舅的就要給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送燈籠,一直到他們滿燈(第一個本命年即虛十三歲)。
??? 按關(guān)中風俗,正月初一到初五為外甥給舅舅拜年的時間,正月初五到十五是舅舅給外甥送燈籠的時間。以往,舅舅給每個外甥要送一個燈籠、一把蠟,每逢正月十五,12歲以下的孩子要打上娘舅送的燈籠,以示來年心明眼亮,茁壯成長。而燈籠上一般都會印有“長命百歲”等祝福的話語。
??? 記者的家鄉(xiāng)臨汾是沒有這個風俗的,關(guān)中這個風俗吸引了記者的好奇,莫非,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這個歇后語的嚴厲與此風俗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對此,記者詢問了多位鄉(xiāng)鄰,有的說,是因為先有這句歇后語,而有的則說,燈籠是舅舅給外甥送的“眼睛”。但似乎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終于,村里的一位老者告訴了記者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他對此風俗的解釋為,是先有習俗后有歇后語的,而習俗要追溯到我國農(nóng)耕時代。
??? 當時,由于自然、戰(zhàn)爭、醫(yī)療等因素,不少小孩會夭折,人們最基本的愿望是五谷豐登、人丁興旺,送燈取“燈”的諧音“丁”,祝愿“人丁興旺”。那時,女兒出嫁后,第一年的正月,如果女兒未生育,娘家人要送燈籠給女兒家,希望女兒能多子多孫。女兒生了孩子后,娘舅要一直給孩子送燈到12周歲,因為在古代12歲算已長成成年人,不易夭折。舅舅給外甥一般送蓮花燈、麒麟燈、石榴燈、長命富貴燈,都表達了“人丁興旺”的祝愿。而且燈籠要在元宵節(jié)燒掉,意味著紅紅火火,而且來年還要送新的,所以不能留舊的。隨著燈技的發(fā)展,制作燈籠的材料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現(xiàn)在的燈籠用的是塑料、電子燈,燈籠都不燒掉,來年舅舅只送一副電池就好了。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解釋分析:這是一句邏輯推理型歇后語,來源于北方農(nóng)村有個傳統(tǒng)民俗,每年正月十五,當舅舅的要給外甥送一個燈籠,從出生后一直送到外甥的第一個本命年結(jié)束,也就是十二生肖完成一個循環(huán),以此表達長輩的美好祝福。所以就有了一句歇后語: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擴展資料:
歇后語在結(jié)構(gòu)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歇后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還有一種是諧音類的,例如:
一、炒了的蝦米—— 紅人(仁)
二、揍雞毛—— 壯膽(裝撣)子
三、冬瓜皮做甑子—— 不爭(蒸)氣
四、豆芽炒蝦米(小蝦)—— 兩不道值(直)
“舅”和“舊”同音,“照舊”是它的要表達意思,說明事情還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這是一句民間的歇后語,說的就是一切按照原來的樣子進行。歇后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
“外甥打燈籠,照舊”是一個歇后語。 這個歇后語本身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是有外甥就會有舅。打燈籠有“照”的意義,而不僅僅是“找”的意思。同音過來,照舊就是照樣還是原來那樣,沒有變化。 第二種是外甥打燈籠自己是找人,找誰呢?當然是找大人。所以就是大人丟了。由此引申出來另外一個意思就是:某人辦了不好意思的事,丟人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ehouyu/9410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關(guān)于攀登、攀爬、高攀的歇后語
下一篇: 關(guān)于霜的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tǒng)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