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óng yì
注音 ㄊㄨㄥˊ ㄧˋ
詞性 形容詞
1. 仁義或道義相同?!秴问洗呵铩?yīng)同》:“帝者同氣,王者同義。” 高誘 注:“同仁義也。”《文子·上仁》:“同義者王,同功者霸?!?漢 王充 《論衡·齊世》:“ 臨淮 許 君 叔 ,亦養(yǎng)兄孤子,歲倉卒之時,餓其親子,活兄之子,與 子明 同義?!?/p>
2. 意義相同。 漢 蔡邕 《獨斷》:“又五更或為叟,叟老稱與三老同義也?!?清 龔自珍 《說文段注札記》:“凡同義異文,可云假借,此實異義,非假借,乃經(jīng)師各家耳?!?/p>
3. 指同具義氣者?!侗饼R書·神武帝紀下》:“ 建州 刺史 韓賢 、 濟州 刺史 蔡儁 皆 神武 同義, 魏帝 忌之?!?/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ngrongci/5802.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同上
下一篇: 同聲
形容詞,主要用來描寫或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特征或?qū)傩?,常用作定語,也可作表語或補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