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神骨
語云:“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唯石為鎮(zhèn)”。骨之
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
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譯文】
俗話說:“去掉稻谷的外殼,就是沒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
精華--米,仍然存在著,不會因外殼磨損而丟失。”這個精華,用在
人身上,就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精神狀態(tài)。
俗話又說:“山岳表面的泥土雖然經(jīng)常脫落流失,但它卻不會倒塌破
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巖石,不會被風(fēng)吹雨打去。”這里所
說的“鎮(zhèn)石”,相當(dāng)于一個人身上最堅硬的部分--骨骼。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主要集中在他的兩只眼睛里;一個人的骨骼豐
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張面孔上。像工人、農(nóng)民、商人、軍士等各類人
員,既要看他們的內(nèi)在精神狀態(tài),又要考察他們的體勢情態(tài)。作為以文為
主的讀書人,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和骨骼豐俊與否。精神和骨骼就像兩
扇大門,命運就像深藏于內(nèi)的各種寶藏物品,察看人們的精神和骨骼,就
相當(dāng)于去打開兩扇大門。門打開之后,自然可以發(fā)現(xiàn)里面的寶藏物品,而
測知人的氣質(zhì)了。兩扇大門--精神和骨骼,是觀人的第一要決。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群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
珠,動若木發(fā);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
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于
清,不可不辨。
【譯文】
古之醫(yī)家、文人、養(yǎng)生者在研究、觀察人的“神”時,一般都把“神”
分為清純與昏濁兩種類型。“神”的清純與昏濁是比較容易區(qū)別的,但因
為清純又有奸邪與忠宜之分,這奸邪與忠直則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個人
是奸邪還是忠直,應(yīng)先看他處于動靜兩種狀態(tài)下的表現(xiàn)。眼睛處于靜態(tài)之
時,目光安詳沉穩(wěn)而又有光,真情深蘊,宛如兩顆晶亮的明珠,合而不露;
處于動態(tài)之時,眼中精光閃爍,敏銳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雙眼處
于靜態(tài)之時,目光清明沉穩(wěn),旁若無人。處于動態(tài)之時,目光暗藏殺機,
鋒芒外露,宛如瞄準(zhǔn)目標(biāo),一發(fā)中的,待弦而發(fā)。以上兩種神情,澄明清
澈,屬于純正的神情。兩眼處于靜態(tài)的時候,目光有如螢火蟲之光,微弱
而閃爍不定;處于動態(tài)的時候,目光有如流動之水,雖然澄清卻游移不定。
以上兩種目光,一是善于偽飾的神情,一是奸,心內(nèi)萌的神情。兩眼處于
靜態(tài)的時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于動態(tài)的時候,目光總是像驚
鹿一樣惶惶不安。以上兩種目光,一則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
則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的內(nèi)心的神情。具有前兩種神情者多是有瑕
疵之輩,具有后兩種神情者則是合而不發(fā)之人,都屬于奸邪神情??墒撬?br /> 們卻混雜在清純的神情之中,這是現(xiàn)神時必須仔細加以辨別的。
凡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xù)處難見。斷者出處聽,續(xù)者閉處續(xù)。道家所謂“收
拾入門”之說,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
疏節(jié)闊目,若不經(jīng)意,所謂脫略也。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慎重周密,無有茍
且,所謂針線也。二者實看向內(nèi)處,稍移外便落情態(tài)矣,情態(tài)易見。
【譯文】
一般來說,觀察識別人的精神狀態(tài),那種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者,是
比較容易識別的,而那種看起來似乎是在那里故作抖擻,又可能是真的精
神振作,則就比較難于識別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現(xiàn)于外,
但不足的特征是掩蓋不了的。而精神有余,則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蘊含
于內(nèi)。道家有所謂“收拾入門”之說,用于觀“神”,要領(lǐng)是:尚未“收
拾入門”,要著重看人的輕慢不拘,已經(jīng)“收拾入門”,則要著重看人的
精細周密。對于小心謹(jǐn)慎的人,要從尚未“收拾入門”的時候去看他,這
樣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愈是小心謹(jǐn)慎,他的舉動就愈是不精細,欠周密,總好
像漫不經(jīng)心,這種精神狀態(tài),就是所謂的輕慢不拘;對于率直豪放的人,
要從已經(jīng)“收拾入門”的時候去看他,這樣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愈是率直豪放,
他的舉動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絲不茍,這種精神狀態(tài),實際上都
存在于內(nèi)心世界,但是它們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會變?yōu)榍閼B(tài),而
情態(tài)則是比較容易看到的。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項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陽骨線起,眉
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顴骨若不得而起,頂骨平伏起。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
陽骨為主;在面,以后骨、顴骨為主。五者備,柱石之器也;一,則不窮;二,則
不賤;三,則動履稍勝;四,則貴矣。
【譯文】
九貴骨各有各的姿勢:天庭骨豐隆飽滿;枕骨充實顯露;項骨平正而
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樣斜斜而上,真人發(fā)際;太陽骨直線上升;眉骨骨桂
顯而不露,隱隱約約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狀如蘆筍竹芽,挺拔而起;
顴骨有力有勢,又不陷不露;項骨平伏厚實,又約顯約露。看頭部的骨
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陽骨這三處關(guān)鍵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則主要
看眉骨、顴骨這兩處關(guān)鍵部位。如果以上五種骨相完美無缺,此人一定是
國家的棟梁之材;如果只具備其中的一種,此人便終生不會貧窮;如果能
具備其中的兩種,此人便終生不會卑賤;如果能具備其中的三種,此人只
要有所作為,就會發(fā)達起來;如果能具備其中的四種,此人一定會顯貴。
骨有色,面以青為貴,“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
質(zhì),頭以聯(lián)者為貴。碎次之。總之,頭上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然大而缺天庭,
終是賤品;圓而無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壽。顴骨與眼爭,子嗣不
立。此中貴賤,有毫厘千里之辨。
【譯文】
骨有不同的顏色,面部顏色,則以青色最為高貴。俗話說的“少年公
卿半青面”,就是這個意思。黃中透紅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面如枯骨
著粉白色則是最下等的顏色。
骨有一定的氣勢,頭部骨骼以相互關(guān)聯(lián)、氣勢貫通最為高貴,互不貫
通、支離散亂則略次一等。總之,只要頭上沒有惡骨,就是面再好也不如
頭好。然而,如果頭大而天庭骨卻不豐隆,終是卑賤的品位;如果頭圓而
佐串骨卻隱伏不見,多半要成為僧人;如果鼻骨沖犯兩眉,父母必不長
壽;如果顴骨緊貼眼尾而顴峰凌眼,必?zé)o子孫后代。這里的富貴與貧賤差
別,有如毫厘之短與千里之長,是非常大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yxs/4499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面部痣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