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漢初那些英雄豪杰之中,樊噲是最奇妙的一個人。為什么這樣說呢?你想,樊噲是什么出身?“以屠狗為事”,是個殺狗賣肉的“狗屠”。劉邦舉事,他以舊友相隨,從軍為將,身先士卒,打仗勇猛異常,而且事劉邦一心一意,從無二心,可謂忠勇兩全。然而,這么一個“狗屠”出身的赳赳武夫,卻做過比張良、陳平更加智慧的大事,說過比酈食其、陸賈更加打動人心的辭令,這就不能不讓人驚訝而刮目相看了。所以,這里不說他的勇,只談他的智。
體現(xiàn)樊噲智慧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不避斧鉞,力勸沉醉于溫柔之鄉(xiāng)的劉邦“還軍灞上”。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以繩系頸,拜倒于原為秦朝最基層小吏劉邦的青驄馬下,曾經(jīng)輝煌于世的大秦帝國轟然倒塌,一個歷史的新紀元徐徐拉開序幕。然而,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同時,頭腦并不是人人都那么清醒,所作的決斷,也不是條條都那么科學(xué),劉邦和他手下那些以殺戮開路的悍將便是。進入咸陽,一群莽漢陡然成為了金鑾殿的主宰者,如劉奶奶進大觀園,鄙陋的性格立即暴露無遺。于是,他們紛紛進入秦朝的府庫和后宮,金銀、珠寶、美女,他們以勝利者的驕態(tài),搶奪無算,甚至霸王硬上弓。
劉邦呢?按照后來范增對他評價“貪于財貨,好美姬”的性格特點,自然不能例外于這群哥們。果然,他以“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shù),意欲留居之”,被閃亮的珠璣、驚艷的美女迷亂了眼睛,一進去就再沒見出來。在巨大的物質(zhì)和美色誘惑面前,幾乎人人垂涎欲滴,其態(tài)如同撲食的餓狼。但是,唯獨攀噲和蕭何沒有,蕭何去了丞相府和御史府,他把秦朝律令、圖籍拿到了手中,以備不時之需,這是為劉邦,或者說為漢的大業(yè)未雨綢繆。樊噲亦是,他尾隨劉邦而來,在宮外徘徊一陣后,終于下定決心,直入后宮,從溫柔富貴之鄉(xiāng)將劉邦拉了起來,急諫道:“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此間奢麗之物,皆秦所以亡天下,沛公何用為?愿急還霸上,無留宮中?!保ㄋ抉R光《資治通鑒》)
樊噲的話,一則體現(xiàn)出他的憂患意識,二則反映出他的智慧,這都是那群草莽英雄所難以具備的潛質(zhì),而且,即便是學(xué)富五車的儒生謀臣,也不一定能說得這么一針見血:你是想取天下,還是僅僅當(dāng)個富家翁?秦朝滅亡的前車之鑒,就是因為這些豪奢之物,占有它們只會重蹈亡秦的覆轍,要它何用?請速離宮,還軍灞上。劉邦也是醉了,不聽。樊噲見說不動,急中生智,又拉來了劉邦言聽計從的張良,一起說服劉邦,終于讓劉邦接受了建議,戀戀不舍地走出秦宮,還軍灞上。還軍灞上,就是后來項羽擁四十萬大軍而沒有進攻僅十萬之眾劉邦的根本原因,設(shè)若劉邦據(jù)咸陽、占府庫、奪金銀、搶美女,以項羽火爆的性格,定然兵戎相見,結(jié)局不堪設(shè)想,可見樊噲此舉功不可沒。
第二件事,就是鴻門宴上對項羽的一頓義正辭嚴的教訓(xùn)。劉邦到達鴻門,一進入宴會現(xiàn)場,便覺殺氣撲面而來:范增頻頻給項羽使眼色,再三舉起玉佩暗示項羽趕快下手,見項羽不睬,又召來項莊,命他借舞劍之由,“擊沛公于坐,殺之。”劉邦當(dāng)時,一定如坐針氈,驚恐萬狀。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樊噲“帶劍擁盾”而入,頭發(fā)上指,怒視項羽,項羽亦驚起,按劍而立。當(dāng)?shù)檬莿畹能嚪蚝螅蛔∮芍再潎@道:“壯士!”項羽雖有此贊,但霸王的霸蠻之氣卻絲毫未斂,“斗卮酒”、“生彘肩”,輪番“轟炸”,樊噲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一一領(lǐng)受。項羽意猶未足,再逼一步:“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應(yīng)聲而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又一飲而盡。
此時的樊噲,滿面紅光、滿身酒氣,但他的頭腦是清醒的,遂當(dāng)面向項羽慷慨陳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樊噲這段有理有據(jù)、鞭辟入里的外交辭令,如同一篇精彩絕倫的演講,堪稱外交史上的經(jīng)典。何謂理?秦朝滅亡,皆因嚴刑酷罰,暴虐成性,老百姓水深火熱,才紛紛舉兵反叛,此為官逼民反的天理;何謂據(jù)?懷王作為楚國之王、你項羽擁立的義帝,本與你有“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的約定,如今劉邦先入咸陽,非但沒有主動自立為秦王,還封閉宮室,還軍霸上,毫毛不取而靜待你來分享勝利果實,這樣一個勞苦功高的人,你不僅沒有封賞,反而要誅殺,賞罰不公、任意殺戮,這難道不是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嗎?
聽了樊噲這段近乎教訓(xùn)和斥責(zé)的辭令,項羽無言以對,連連請樊噲入席就坐。這說明,脾氣暴躁如項羽者,都被樊噲這套充滿智慧的說詞給征服了。同時,樊噲也用自己的智慧,為劉邦爭取了脫身的時間,救主于不測,使他安然回到了駐地,再立新功。
值得補記一點的是,劉邦借上廁所之名出來后,對張良和樊噲說,未及向項羽辭行,怎么辦?樊噲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這種智慧而富有哲理的話語,不是“謀圣”張良所言,而出自“狗屠”樊噲之口,真真讓人詫異,也不得不佩服。而且,樊噲的這個建議,為劉邦的順利脫險,找到了道德依據(jù),亦是良計一條。
第三件事,則是樊噲“排闥”進諫。何謂排闥?排闥就是未得到允許而撞開門進去,意即闖宮?!妒酚?樊酈滕灌列傳》載,前196年,英布反叛時,劉邦舊傷復(fù)發(fā),躺在宮中,緊閉宮門,拒見任何人,大臣中連周勃、灌嬰等都不敢擅入。樊噲見劉邦躲在深宮十多日,不見大臣,不理朝政,長此以往,將不利于江山社稷,因而冒死排闥,闖入宮中,卻見劉邦頭枕著一名宦官,兀自橫臥床上,如同一個等待死亡的病人。
樊噲見狀,立刻痛哭流涕道:“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意思是,當(dāng)初你沛縣起兵,征亂伐暴,廓清天下,何其壯也!如今天下已定,卻深臥宮中,何其疲也!皇上病重,朝野震驚,而你拒大臣于宮門之外,卻與一宦官獨對宮中,難道你只想同宦官訣別嗎?何況,趙高作亂,還歷歷在目?。?/p>
樊噲的話,直如箭,苦如藥,一般人聽了都會刺耳難受,何況面對的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但奇怪的是,劉邦不但沒有因為這刺耳的話而生氣發(fā)怒,反而“笑而起”,滿臉笑容地爬了起來,接見大臣,處理朝政,可見他對樊噲的話,是真的聽進去了,而且認為是有利于自己和國家的藥石之言,因而從諫如流。
樊噲闖宮進諫,當(dāng)是勇者之舉。直入深宮,單是窺見了皇帝的私密生活就是死罪一條,但他不管不顧,其勇可嘉;所說之話,亦是智者之言。不見大臣,不理朝政,領(lǐng)導(dǎo)層處于真空狀態(tài),于劉氏江山,將十分不利,何況與宦官過于“親近”,有“閹官亂政”的危險,更是亡國之兆。劉邦之所以“笑而起”,與樊噲話語中的遠見和所深含的道理是分不開的,單有冒死的勇氣而沒有智慧的言語,樊噲當(dāng)時的遭遇或許截然不同。
梁啟超曾評價樊噲說:“若其諫咸陽狗馬之愛,糾寢疾倦勤之失,何其明于大體也?!敝G劉邦還軍灞上、出宮理政,還包舌戰(zhàn)項羽這些事情,樊噲確實表現(xiàn)出“內(nèi)有憂患、外識大體”的遠見,但這分析還略嫌不夠,因為這些語所反映出來的,還有樊噲深刻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eshi/1443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