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ǎo Jīn Shān
別名 : 七頭風(fēng),糙葉地丁、松香草、野杉根(《紅河中草藥》)。
出處 : 《紅河中草藥》
來源 : 為菊科植物自背葦谷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圓柱形,紫黑色,上部分枝伸展,具縱溝,疏被白色柔毛。單葉互生,革質(zhì),粗糙;葉片線形,長2~5厘米,寬約3毫米,先端尖,基部耳狀抱莖,全緣,反卷,上面暗綠色,疏被白色短毛,下面密被白色或棕黃色長綿毛。頭狀花序單生枝頂及葉腋,花梗密被棕黃色短毛;苞片披針狀線形,2~3列,被棕黃色毛;管狀盤花金黃色,外圍舌狀花鮮黃色。瘦果有刺狀冠毛。
栽培 : 生于較干燥的半山坡草地。分布云南、廣西。
性味 : 《紅河中草藥》:"淡,涼。"
功能主治 : ①《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水通淋。"②《廣西植物名錄》:"治疳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腮腺炎:干草金杉五錢,蔥、姜適量,煎服;外用蔥、白糖、明礬等量,搗敷。②治扁桃體炎:干草金杉五錢,煎服。③治腎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尿道結(jié)石:干草金杉一兩,煎服;米酒汁或白酒和糖為引。④治眼結(jié)膜炎,角膜云翳:鮮草金杉適量,煎水外洗;同時(shí)內(nèi)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ǎo Jīn Shān
別名 : 登亞嚴(yán)、七頭風(fēng)、糙葉地丁、松香草、野杉根
英文名 : Herb of Indian Pentanema
出處 : 出自《紅河中草藥》本品還可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小便短赤,感冒,外傷出血等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白背葦谷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entanema indicum (L) Ling var. hypoleucum (Hand.-Mazz.) Ling [Inula indica L.var. hypoleu-ca Hand.-Mazz.]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2000m的較干燥的半山坡草地。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躦6、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白背葦谷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達(dá)1m。高達(dá)1m。莖直立,圓柱形,紫黑色,上產(chǎn)分枝伸展,具縱溝,疏被白色柔毛。單葉互生,粗糙;葉片絨形,長2-5cm,寬約3mm,先端稍鈍,基部耳狀抱莖,全緣,反卷,上面暗綠色,疏被白色短毛,下面密被白厚茸毛。頭狀花序單生枝頂及葉腋,花梗密被棕黃色短毛;苞片披針狀線形,2-3列,被棕黃色毛;舌狀花鮮黃色,中內(nèi)管狀花金黃色。瘦果有刺狀冠?;ㄆ?-7月,果期10月。
性味 : 味淡;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主痄肋;咽喉腫痛;石淋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 1.《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水通淋。2.《廣西植物名錄》:治疳積。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03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草貝母
下一篇: 草問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