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án Dòu Yè
出處 : 《現(xiàn)代實用中藥》
來源 : 為豆科植物蠶豆的葉 化學成分 : 葉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D-甘油酸 藥理作用 : 甘油酸有利尿作用 性味 : 《綱目》:"苦微甘,溫 功能主治 : 治肺結核咯血 用法用量 : 內服:搗汁。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復方 : 治臁瘡臭爛 臨床應用 : 用于止血:取鮮蠶豆葉搗爛擠汁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án Dòu Yè 英文名 : leaf of Broadbean 出處 : 出自《現(xiàn)代實用中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蠶豆Vicia faba L.的葉或嫩苗。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cia faba L.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 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原形態(tài) : 蠶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羽狀復葉,有小葉2-6片;葉軸頂端有狹線形卷須;葉柄基部兩則有大而明顯的半箭頭狀托葉。小葉多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橢圓形或廣橢圓形,長4-8cm,寬2.5-4cm,先端圓鈍,具細尖,基部楔形。質脆易碎。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 鮮葉含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7-rhamnoside),D-甘油酸(D-glyceric 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多巴(dopa),蛋白質和葉綠醌(plastoquinone)。 藥理作用 : 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參見蠶豆莢殼條。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止血;解毒 用法用量 : 內服:搗汁 復方 : 治臁瘡臭爛,多年不愈:蠶豆葉一把,捶爛敷患處。(《貴陽市秘方驗方》) 臨床應用 : 用于止血。取鮮蠶豆葉搗爛擠汁,每服20ml,每日2次。煎服效果略差。治療肺結核咯血20余例,迅速止血;對消化道出血也有效。此外,蠶豆葉粉與檵木粉混合外用, 也有止血消炎效果,可應用于外傷小出血。 各家論述 : 1. 汪穎《食物本草》:酒醉不醒,蠶豆苗油鹽炒熟,煮湯灌之。2.《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止血劑,治一切出血。3.《四川中藥志》:治風丹。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05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蠶豆
下一篇:
蠶豆殼
《中華本草》:蠶豆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