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hì Jìnɡ Sàn
別名 : 蛇頭蓼、血當(dāng)歸、缺腰葉蓼、紅澤蘭、花蝴蝶、紅皂藥、散血丹
來源 : 蓼科蓼屬植物赤脛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 var. sinense Hemsl.,以根及全草入藥。夏秋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性味 : 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于急性胃腸炎,吐血咯血,痔瘡出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外用治乳腺炎,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 1~3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Chì Jìnɡ Sàn
別名 : 土竭力(《植物名實圖考》),花蝴蝶、花臉蕎、蕎子連、九龍盤、花扁擔(dān)、土三七、散血連(《貴州民間方藥集》),小暈藥 出處 :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為蓼科植物缺腰葉蓼或華缺腰葉蓼的全草。夏 原形態(tài) : ①缺腰葉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莖細(xì)弱黃色,須根黑棕色。莖纖細(xì),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節(jié)及細(xì)白毛,或近無毛。葉互生,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先端長漸尖 性味 : 酸苦微辛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痢疾:缺腰葉蓼一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hì Jìnɡ Sàn 別名 : 土竭力、花蝴蝶、花臉蕎、蕎子連、九龍盤、花扁擔(dān)、土三七、散血連、小暈藥、花臉暈藥、紅皂藥、苦茶頭草、紅澤蘭、蕎黃連、廣川草、甜蕎蓮、腳腫草、田枯七、蛇頭草 出處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赤脛散和缺腰葉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olygonum rumcinatum Buch.-Ham.Ex D.Don[Persicaria rumcinatum(Buch.-Ham.)H.Gross.]2.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Ex D.Don var.sinense 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扎把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路邊、溝渠、草叢等陰濕地或栽培。2.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山坡林下。山谷草地。資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2.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 原形態(tài) : 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莖細(xì)弱黃色,須根黑棕色。莖纖細(xì),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節(jié)或被細(xì)白毛,或近無毛。葉互生;葉柄短,具翅,基部有葉耳,上部葉近無柄;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長達(dá)1cm,有緣毛或無毛;葉片卵形,大頭羽裂,長5-8cm,寬3-8cm,頂生裂片較大,三角狀卵形,先瑞長漸尖,側(cè)生裂片l-3對,基部近截形,兩面無毛或有毛,上面中部有紫黑斑紋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陰濕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莖纖細(xì)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9 各家論述 :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三焦熱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07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赤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