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拼音注音 : Chē Sānɡ Zǐ Yè
別名 : 破故紙
英文名 : Leaf of Clammy Hopseedbush
出處 : 出自《福建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車桑子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odonaea viscosa(L.) Jacq.[Ptelea viscosa 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干旱山坡、曠地或海邊的沙土上。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南部、南部至西南部。
原形態(tài) : 車桑子,灌木或小喬木,高1-3m或更高。小枝扁,有狹翅或棱角,覆有膠狀粘液。單葉互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紙質(zhì),形狀和大小變異很大,線形、線狀匙形、線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2cm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huán)境生長良好。一般分布于低海拔地帶。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砂質(zhì)壤土種植為宜。栽培技術(shù),用種子繁殖。選五年生以上的壯齡母株留種,采回后晾干置通風(fēng)處貯藏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β-谷甾醇、豆甾醇(Stigmasterol)和異鼠李素(Isorhamnetin),還含樹脂、鞣質(zhì)、樹膠、生物堿等。樹脂中含有車桑子酸(Hautriwaicacid)。種子含油12.04-13.58%。其脂肪酸的含量為亞油酸57.09%,油酸16.44%,棕櫚酸11.29%,硬脂酸9.86%,花生酸3.75%,亞麻酸1.57%。此外,該植物還含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和綠原酸(Chloroge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味 : 味微苦 功能主治 : 舉一反三熱利濕;解毒消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08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車桑仔根
下一篇:
車桑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