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hǐ Yè Ní Huā Cǎo
別名 : 鋸齒草、五月蓮。
出處 : 《廣西中草藥》
來源 : 為玄參科植物齒葉泥花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水溝邊、稻田、路旁陰濕處。分布廣西、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0~20厘米。莖分枝,下部常伏地,有細條紋。葉對生,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長1.5~3.5厘米,寬0.5~1厘米,先端鈍或短尖,邊緣有密而銳利的鋸齒,兩面綠色無毛;無柄。總狀花序頂生,長3~6厘米:花對生,具短柄,有苞片;萼片5,綠色;花冠紫紅色或白色。蒴果小,線狀圓柱形,長約1厘米?;ㄆ谙那铩?/span>
性味 : 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逐瘀破血,消腫止痛。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瘡癤腫毒,產(chǎn)后腹痛。
復(fù)方 : ①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鮮齒葉泥花草三至四兩。搗爛絞汁沖酒服,渣敷傷處。②治瘡癤腫毒:鮮齒葉泥花草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③治產(chǎn)后腹痛:鮮齒葉泥花草一至二兩,同雞肉二兩煎湯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11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齒葉橐吾
下一篇: 齒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