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ì Xiān Táo
別名 : 小紫草、墨飛 來源 : 紫草科紫草屬植物梓木草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C.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溫中健胃 用法用量 : 1~2錢(研粉服3~5分);外用適量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Dì Xiān Táo 出處 : 《陜西中草藥》 來源 : 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shí)。7~9月果熟時(shí)采收 原形態(tài) : ①梓木草,又名:琉璃草 性狀 : 果實(shí)呈扁圓三角形,長1.5~3毫米,寬約1.5毫米,一側(cè)有棱,先端略尖,基部有疤痕,外表白色,光滑潤澤。堅(jiān)硬,破碎后可見種子,種皮與果殼愈合,棕黑色,種仁灰白色而略黃。富油脂。 化學(xué)成分 : 大紫草全草含蕓香甙0.25~0.44%或0.59%,又含卅烷、廿六烷醇、棕櫚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脂肪酸,以及谷甾醇、延胡索酸、咖啡酸、葡萄糖、鼠李糖等。根中含延胡索酸、葡萄糖等。 性味 : 甘辛。溫。 功能主治 : 溫中健胃,消腫止痛。治胃脹反酸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研末 復(fù)方 : ①治胃寒反酸:地仙桃三至五分,研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ì Xiān Táo 別名 : 接骨仙桃草、馬非 英文名 : Fruit of Zollinger Gromwell, Fruit of Corn Gromwell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草藥》地仙桃莖(去葉)、根:功效類似果實(shí)。(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紫草科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 C.[Buglos-soides zollingeri(DC.) Jlhnst.]采收和儲(chǔ)藏:7-9月果熟時(shí)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山地、林下路邊草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華中及陜西、甘肅、青海、新疆、江蘇、浙江、福建、臺(tái)灣、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匍匐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果實(shí)橢圓形或斜卵球形,長3-3.5mm 化學(xué)成分 : 1.大紫草全草含蕓香甙0.25一0.44%或0.59%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性味 : 甘辛 功能主治 : 溫中散寒;消腫止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17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地仙桃
《中華本草》:地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