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ì Yánɡ Méi
出處 : 《本草抬遺》
來源 : 為燈芯草科植物地楊梅的全草或果實。
生境分布 : 生長于平地、山坡或草原。分布我國東北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塊根 化學(xué)成分 : 本屬多種植物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曳种泻琛㈣F 性味 : 《本草拾遺》:"味辛 功能主治 : 《本草拾遺》:"主赤白痢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 備注 : 此外,尚有多花地楊梅,其花序傘狀,由多個頭狀小花序構(gòu)成。生于山坡、林下或原野。分布我國東部、西南及東北等地。它的全草或果實亦同等入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ì Yánɡ Méi 英文名 : Herb or fruit of Flowery Woodrush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燈芯草科植物地楊梅和多花地楊梅的全草或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uzula capitata (Miq.)Miq.ex Kom.[L.campestris(L.)DC.var.capitata Miq.] 2.Luzula multiflora(Retz.)Lej.[Juncusmultiflora Retz.;L.campestris(L.)DC.var.multiflora(Retz.)C.B.Clarke].采收和儲藏:夏季采割全草,剪取果實,分別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 2.多花地楊梅生于山坡草叢、路旁潮濕處。資源分布:1. 2.多花地楊梅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普遍分布。 原形態(tài) : 1.莖叢生,地下有小塊根。葉鞘閉合;葉線形,長7-15cm,寬2-6mm,邊緣具緣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耐嚴寒 歸經(jīng) : 胃;腸經(jīng) 性味 : 辛;平 功能主治 : 清熱止痢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本草拾遺》:主赤白痢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17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中華本草》:地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