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ì Gāo Yɑo
別名 : 巖白菜 出處 :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為菊科植物貼生鼠曲草的葉或全草。一般多鮮用,也可于秋季采收,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路旁草叢。分布云南、貴州、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貼生鼠曲草,又名:貼生香青。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單生或數(shù)莖叢生 性味 :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治痢疾,小兒驚風,口瘡,瘡毒,外傷出血。①《廣西藥植名錄》:"治痢疾,風濕,小兒驚風,哮喘。"②《貴州藥植目錄》:"治小兒爛口瘡,紅白痢。"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散腫,止血。治陽性瘡毒,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ì Gāo Yɑo 別名 : 巖白菜、霧水草、白頭翁、地毛香、棱干青、野水牛蒿 英文名 : Herb of Broadleaf Cudweed 出處 :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貼生鼠曲草的全草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naphlium adnatum (Wall.ex DC.) Kitam. [Anaphalis adnata Wall.ex DC.; Gnaphalium foirmosanum Hayata]采收和儲藏:一秀鮮用,也可于秋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邊、山坡草地或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貼生鼠曲草 一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直立,粗壯,基部木質,上部分枝,密被白色厚綿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味 :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燥濕;解毒散結;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治痢疾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19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華本草》:地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