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D,中藥,大葉楠根" />
拼音注音 : Dà Yè Nán Gēn
出處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lái)源 : 為樟科植物大葉楠的根。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山谷、溪溝邊雜木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 大葉楠,又名:豪樟、竹葉槁;落葉楨楠。常綠小喬木,通常高達(dá)8米。小枝暗棕褐色,無(wú)毛。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長(zhǎng)12~24厘米,寬3.5~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近革質(zhì),上面深綠色
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可提樹脂,種子可榨油。湖南產(chǎn)本品含樹脂20.41%,橡膠0.238%(按干樣品計(jì)算)。葉含揮發(fā)油。
功能主治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掌心生瘡。大葉楠根,用米飯湯和鹽鹵唐成漿糊狀,敷患處。"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à Yè Nán Gēn
英文名 : Root of Thinleaf Machilus, Thinleaf Machilus Greater Nan
出處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落葉楨楠 的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 原形態(tài) : 大葉楠,常綠小喬木 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可提樹脂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辛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 各家論述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掌心生瘡。大葉楠根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23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