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à Wěi Yáo
別名 : 象鼻草、全蟲草、狗尾蟲、天芥菜
來源 : 紫草科天芥菜屬植物大尾搖Heliotropium indicum L.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用于肺炎,肺膿腫,膿胸,腹瀉,痢疾,睪丸炎,白喉,口腔糜爛,癰癤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Dà Wěi Yáo 別名 : 魷魚草 出處 :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 為紫草科植物大尾搖的全草或根 生境分布 : 生于曠地、河邊及溪旁。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50厘米,被粗毛。葉對生或互生,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3~8厘米,稍有毛,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下延至葉柄上。穗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長3~10厘米,彎曲,花全部生于總軸的一面,最下部的先開放;萼綠色,5裂;花冠淺藍色或近白色 歸經(jīng) : 《泉州本草》:"入肺經(jīng) 性味 : 苦 注意 : 《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清熱,利尿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 復(fù)方 : ①治癍痧腹痛:大尾搖鮮全草一至二兩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癰癤:取干品60克切碎,加水lOOO毫升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à Wěi Yáo 別名 : 魷魚草、斑草 英文名 : Herb of Indian Heliotrope 出處 : 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紫草科植物大尾搖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otropiu mindicum 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丘陵山坡曠野、田邊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根圓柱形,于時黃褐色。莖直立,粗壯,多分枝,被糙伏毛。葉互生 毒性 : 水提取液對小鼠有輕微毒性,醇提取液則無明顯毒性(每鼠腹腔注射1:1濃度0.8ml不引起死亡)。 化學(xué)成分 : 大尾搖含生物堿:大尾搖堿(indicine),乙酰大尾搖堿(acetyl indicine),大尾搖寧堿(indicinine),N-氧化大尾搖堿(indicine N-ocide),剌凌德草堿(echinatine),仰臥天芥菜堿(supinine),歐天芥菜堿(heleurine) 藥理作用 : 根的水提取液給麻醉貓靜脈注射可降低血壓并興奮呼吸,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則均無作用。水提取液對離體豚鼠回腸無明顯作用,對離體兔十二指腸可升高其張力;醇提取液則均為抑制。對蟾蜍腹直肌二者均無影響,對離體大鼠子宮則二者均有顯著興奮作用。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均有催產(chǎn)素樣作用。葉的提取物對小鼠的Schwartz白血病(腹水型),具有抗腫瘤作用(延長壽命)。 歸經(jīng) : 肺;膀胱經(jīng) 性味 : 苦;平 注意 : 《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利尿;消腫;解毒。主肺炎;膿胸;咽痛;口腔糜爛;膀胱結(jié)石;癰腫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者50-100g;或絞汁密調(diào)眼。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含嗽。 各家論述 : 1.《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清熱,消癰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25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大將軍
下一篇:
大山玄參
《中藥大辭典》:大尾搖
《中華本草》:大尾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