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D,中藥,大白杜鵑" />
拼音注音 : Dà Bái Dù Juān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鵑的根、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hndodendron decorum Franch.R.franchetianum Levl.;R.spooneri Hemsl. Et Wils.; R. Giraudiasii levl.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挖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葉全年均可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000-3600m的林下或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原形態(tài) : 大白花杜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1-8m。小枝粗壯,無(wú)毛,幼枝綠色 化學(xué)成分 : 葉中含2種有毒成分,大白花毒素Ⅰ和Ⅱ 藥理作用 : 從大白花杜鵑中分離得到大白花毒素Ⅰ和大白花毒素Ⅱ,大白花毒素Ⅱ以1-100μg/kg給予大鼠有明顯降壓作用 性味 : 味辛 功能主治 : 清利濕熱;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27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