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iān Chánɡ Shān
別名 : 臭牡丹、矮桐子、臭茉莉、滇赪桐
來源 : 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滇常山Clerodendron yunnanense Hu ex Hand.-Mazz.,以根及葉入藥。秋季采收根、葉,洗凈曬干。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止痛,降血壓。根: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高血壓。葉:外用治痔瘡,脫肛。
用法用量 : 根:0.5~1兩;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Diān Chánɡ Shān
別名 : 烏藥、臭牡丹(《滇南本草》),臭茉莉(《云南中草藥選》)。
出處 :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根及莖葉。夏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 分布云南、四川。產(chǎn)于云南。
原形態(tài) : 落葉大灌木,高1~4米。枝暗紅色,有縱向皮孔;幼枝密被污黃色短卷毛茸。葉對生,腎狀卵形至卵形,長4~14厘米,寬4.5~12厘米,先端銳,漸尖,或圓形,基部心形或近截形,全緣或稍帶波狀,或具疏粗鋸齒,兩面均密生短柔毛,有臭氣:葉柄密被污黃色或白色短毛茸。聚傘花序頂生;總花梗長3~5厘米,密生短卷毛茸;次生花?;烤邫E圓形苞片;花柄具線狀苞片;花白色,略帶紅暈,長約1.4厘米;花萼鐘形,紫綠色,外部密生短柔毛,先端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冠漏斗狀,裂片5;雄蕊4,花絲細(xì)?;ㄋ幈持淮迫?,子房球形,禿凈,柱頭2裂。核果球形或倒卵形,藍(lán)黑色,包于宿萼內(nèi)?;ㄆ谙募尽?/span>
性狀 : 干燥莖葉,莖多切成斜片。老莖直徑達(dá)1.5~2厘米,皮暗紅色,具縱裂痕,皮孔不顯:斷面中心髓部較大,白色,木部微黃色。幼枝皮黃綠色,可見銹色毛茸;髓部直徑達(dá)3毫米,外皮不易剝離,葉腎狀卵形,被細(xì)茸毛,干燥后多皺縮卷曲。葉有臭氣,味辛、微苦。以枝嫩、色綠者為佳。
性味 :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苦。"②《云南中草藥選》:"辛,溫。"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截瘧,行氣,利水。治瘧疾,風(fēng)濕,水腫,脹悶腹痛。①《滇南本草》:"消胸膈膨脹,下氣,利小便,消水腫,止氣逆腹痛。"②《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治瘧疾。"③《云南中草藥選》:"祛風(fēng)活血,消腫,降壓。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滇常山根一至二兩。煎服。②治高血壓:滇常山根五錢至一兩。水煎去渣,加米酒煮雞蛋一個,內(nèi)服。③治痔瘡,脫肛:滇常山葉煮水外洗。(選方出《云南中草藥選》)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iān Chánɡ Shān
別名 : 烏藥、臭牡丹、臭茉莉、大臭牡丹、矮桐子、滇赪桐
英文名 : Root of Yunnan Glorybower
出處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植物名實圖考》:滇常山生云南府山中。叢生,高三、四尺,葉莖俱如木本。葉厚韌,面深綠,背淡青,茸茸如毛。夏秋間莖端開花,三葶并擢,一球數(shù)十朵,花如杯而有五尖瓣,翻卷內(nèi)向,中擎圓珠,生青熟碧,蓋花實并綴也?;ê駝牛霞t,微似單瓣紅山茶花,但小如大拇指,不易落。宋《圖經(jīng)》海州常山,八月花紅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麗小,微相仿佛。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要、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odendrum yunnanense Hu ex Hand.Mazz.s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900-3000 m的山坡疏林下、山谷溝邊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滇常山,藻森,高1-3m。植株具臭味,幼枝、花序、葉及葉柄均密被黃褐色絨氣,老枝毛漸脫落,有皮孔。單葉對生;葉柄1-6cm;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卵形或心形,長4-14cm,寬3-10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心形,邊緣具有不規(guī)則鋸齒或波狀齒,表面被糙毛,背面密生淡黃色或黃褐色短柔毛;側(cè)脈4-5對,基部脈腋具數(shù)個盤狀腺體。傘房狀聚傘花序密集,頂生;苞片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2-3.5cm,早落;小苞片線形,長1-2.2cm;花萼鐘狀,紅色,長6-9mm,被茸毛及少數(shù)腺體,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淺紅色,花冠管短,多藏于花萼內(nèi),裂片5深裂,長圓形至卵圓形,長4-7mm;雄蕊4,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熟時藍(lán)黑色,徑約7mm,其大部分被增大的紅色宿存萼所包?;ㄆ?-7月,果期7-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多切成斜片。老莖直徑1.5-2cm,皮暗紅色,具縱裂痕,皮孔不明顯,斷面木部微黃色髓部較大,白色;幼枝皮黃綠色,有銹色毛茸,外皮不易剝離,為面髓部直徑紅 3mm。葉對生,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qū)捖研危L4-14cm,寬4.5-12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緣或略呈波狀,或有疏鋸齒,兩面有短柔毛;葉柄密被短毛茸葉氣臭,味辛、微苦。
歸經(jīng) : 肺;膀胱經(jīng)
性味 : 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利濕,行氣。。主風(fēng)濕痹痛;水腫尿少;胞腹脹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 滇常山根一至二兩。煎服。②治高血壓: 滇常山根五錢至一兩。水煎去渣,加米酒煮雞蛋一個,內(nèi)服。③治痔瘡,脫肛: 滇常山葉煮水外洗。 (選方出《云南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消胸腸膨脹,下氣,利小便,消水腫,止氣逆腹痛。2.《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治瘧疾。3.《云南中草藥選》:祛風(fēng)活血,消腫,降壓。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35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滇崖爬藤
下一篇: 滇常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