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ùn Yè Shǔ Yù
別名 : 黃姜、火藤根
來源 :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盾葉薯蕷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以根狀莖入藥。春秋采挖,去凈泥土,曬干。
性味 : 甘、苦,涼。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用于癰癤早期未破潰,皮膚急性化膿性感染,軟組織損傷,蜂螫蟲咬。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Dùn Yè Shǔ Yù
別名 : 枕頭根、黃姜(《中國藥植志》),黃連參、地黃姜野洋姜(《全展選編·外科》)。
出處 : 《中國藥植志》
來源 : 為薯蕷科植物盾葉薯蕷的根莖。秋季采挖,去凈泥土,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雜木林或林緣的路旁、溝邊。分布陜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草質(zhì)藤本。根莖橫生。莖纖細(xì),無毛,有縱皺紋或淺槽,有時在分枝或葉柄的基部兩側(cè)微凸出,或具短刺。葉互生,盾形;葉片三角狀卵形或長卵形,長5~11厘米,寬4~9厘米,邊緣淺波狀,基部心形或近于截形,通常3裂,中央裂片先端漸尖,兩側(cè)裂片圓耳狀;葉柄短于葉片。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腋生,有時分枝;花無柄,常2~3朵簇生,僅1~2朵完全發(fā)育;苞片膜質(zh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花被片6,卵形,紫紅色,雄蕊6;雌花序有花6~8朵,花有短柄,花被6裂,雄蕊退化;子房長圓柱形。蒴果干燥后藍(lán)黑色,表面附有白色粉狀物,翅近半月形,長約2.5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微凹,或近于截形,基部狹圓形、種子扁卵圓形,周圍呈薄膜狀的翅?;ㄆ?~8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 含薯蕷皂甙元。薯蕷皂甙元的含量分別報告為1.05%、3.3%和3.4~4.9%。因薯蕷皂甙元的含量較高,為合成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的良好原料。
注意 : 《全展選編·外科》:"皮膚已破爛及膿已形成者忌用。"
功能主治 : 《全展選編·外科》:"治癰癤早期未破潰,蜂螫,闌尾炎。"
用法用量 : 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 治各種皮膚急性化膿性感染、軟組織損傷,蜂螫,闌尾炎:鮮盾葉薯蕷根莖二至三兩,研末與凡士林適量混合調(diào)勻,每日一次外敷患處;亦可與菊葉、次黃連或苦參適量,共搗外敷。(《全展選編·外科》)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37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盾葉唐松草
下一篇: 盾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