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òu Huánɡ
別名 : 大豆黃(《干金方》)
出處 : 《食療本草》
來源 : 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皮黑色的種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性味 : 《綱目》:"甘,溫 功能主治 : ①孟詵:"主濕痹 復(fù)方 : ①治脾氣弱,不下食 制法 : 《綱目》:"用黑大豆一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òu Huánɡ 別名 : 大豆黃。 英文名 : Black soybean product 出處 : 出自《食療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黑色種子蒸罨加工而成。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ax L.]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各地廣泛栽培。 原形態(tài) :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復(fù)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 歸經(jīng) : 脾 性味 : 甘;溫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健脾益氣。主濕痹;關(guān)節(jié)疹痛;脾虛食少;胃脘妨悶;陰囊濕癢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搗敷。 各家論述 : 1.盂詵:主濕痹、膝痛,五藏不足氣,胃氣結(jié)積;益氣,潤肌膚。末之收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39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豆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