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ōu Lā
別名 : 都拉參、肚拉、土敗醬、對對參、蘿卜參、白都拉、雞大腿、一支蒿、蘿卜肚拉、土洋參、雙香
英文名 : Root of Common Triplostegia
出處 :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川續(xù)斷科植物西南囊苞花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ex DC采收和儲藏:春季發(fā)苗前,或秋后苗莖干枯后挖取根部,去掉莖苗,抖1凈泥沙,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4000m的林下,溪旁、山坡草地、草甸及林緣路邊。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臺灣、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西南囊苞花,柔弱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30(-40)cm。根莖細長,四棱形,具2-6節(jié),節(jié)間長0.5-2cm,節(jié)上生不定根。主根常為2枝并列,稍肉質(zhì),近紋錘形,長3-15cm,徑2-3mm,棕褐色,莖方形,有溝,近光滑或微被疏柔毛。葉近基生,成假邊座狀,3-6對葉生縮短節(jié)上,或在莖下部標公散排列,連柄長3-8cm葉片倒卵狀披針形,二至四回羽狀中裂,中央裂片較大,兩側裂片漸小,邊緣有不整齊淺裂或鋸齒,基部漸狹成長1-3cm的柄;上面深綠色,被稀疏白色漸脫毛,下面蒼綠色,沿脈上具疏柔毛;莖上部葉漸小,淺裂,無柄?;ㄔ谇o頂端成疏松窄長圓形聚傘圓錐花序;各分枝處有苞片1對,長2-4mm,具中脈1條,邊緣疏生柔毛,花具短梗,果時長達1mm;小總苞4裂,裂片披針形,長1.5-2mm,外面密被紫色腺毛;萼筒壺狀,長約1.5mm,具8條肋棱,先端收縮成8個微小的牙齒狀或鋸齒狀的檐部;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長3-4(-5)mm,短漏斗狀,5裂,裂片先端鈍,近輻射對稱;雄蕊4,略外伸,花藥內(nèi)向,白色花絲直立,長5mm,著生于花冠近口部;花柱略長于雄蕊,長2mm,直伸,子房包囊狀小總苞內(nèi)(囊苞),瘦果包于囊苞中果時囊苞長3-4mm,外被腺毛,4裂,裂片先端長漸尖,多曲鉤。花、果期7-10月。
性狀 : 干燥的根呈條狀或紡錘形,多為單枝,少分叉略似草烏,長3-7cm,直徑0.9-1。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粗而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并有小型突起的疔疤。蘆頭平截,有殘莖痕跡。尾部漸細小,底端鈍圓或微尖,有時多已折斷。質(zhì)堅實,有纖維。味麻,有毒,切勿口嘗。以根條粗壯、均勻、肉質(zhì)肥厚者為佳。
歸經(jīng) : 肺;脾;腎經(jīng)
性味 : 味甘;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 溫腎益氣;活血止血。主體虛頭昏;虛勞久咳;脾虛食積;腎虛腰痛;帶下;陽痿;不孕;風濕性心臟??;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燉肉服。外用:適量研末撒。
各家論述 : 1.《四川中藥志》:溫腎益氣,解煙毒。治虛勞久咳。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補氣,壯陽,養(yǎng)心;外用止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139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都咸子樹皮
下一篇: 釘頭果